-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服药和注射药分别有何利弊.
口服药和注射药分别有何利弊
导语:1月9日,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微博,提醒大家“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用药途径是各有利弊的。这样的说法准确吗?不妨先来看看口服药和注射药有什么区别。
作者:百度知道网友 勿怪幸(东京大学医学博士)?
1月9日,人民日报微博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援引卫计委的公告说:
【紧急扩散:过度医疗太严重 用药请记住一句话!】公众用药知识普遍匮乏。央视调查发现,在北京某医院,输液大厅早上就座无虚席,有人感冒输液,有人换季也输液…其实小病输液,有害无利!记住一句话: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这条微博很快被转发2万多次,影响很大。
但“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样的说法准确吗?
我们先来看看口服药和注射药有什么区别。
先举个例子。呋喃苯胺酸(速尿)静脉注射过快则可能导致耳聋,口服或者缓慢注射就不会。青霉素V如果口服,则可能会因为有食物影响吸收导致疗效差,注射就不会。
所以,用药途径是各有利弊的。那如果同样的药物口服或者肌注或者静脉注射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要讲一个医学概念,叫做生物利用度,英文叫bioavailablity。
这个是指通过口服或者肌注或者静脉注射,药物进入人体后,有多少比例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到达药物起效的部位。
静脉注射的药物通常认为这个利用度是100%。因为注射入静脉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100%药物起作用。口服药物进入胃肠道后,因为涉及到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率的问题,药物需要排除食物的干扰,还得穿过肠道上皮的细胞,经过肝脏处理,最终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这个利用度比起静脉注射就要低很多。除开少数胃肠道吸收率特别高的药物之外,大多数都比较低。而肌肉注射介于两者之间。所以通常口服药物的剂量要高于静脉注射的量。比如常用的药物普萘洛儿(propranolol)口服是需要用40毫克,静脉注射就只要用1毫克。同样,即便口服,是片剂,胶囊,还是液体,都会影响这个生物利用度。
第二是一个血液浓度峰值的概念。静脉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入血液,所以血液中药物浓度立刻达到最高值,发挥作用。而口服药物因为要经过肠道吸收入血,还得经过门静脉被肝脏处理,再回到心脏,从心脏泵出去,才能到达作用部位发挥作用。所以这有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起作用时间比静脉注射要晚一些。肌肉注射介于中间。
第三,肝脏的代谢问题。所有口服药物进入胃肠道后,要经过好几道关卡。首先,要经过胃肠道黏膜这一关。从胃肠黏膜吸收进肠系膜静脉,会丢失很多有效药物,所以药物总量会下降。经过第一道关后,这些药物经过肠系膜的静脉,汇聚到门静脉。门静脉是一个很粗的血管,收集肠道血液回到肝脏。食物营养就是这样被吸收入肝脏的。药物达到肝脏后,首先会被肝脏这个解毒器官拦住。肝脏把这些外来的药物都当作敌人先处理一番,然后才能放回到血液,回到心脏,再从心脏泵出来。所以经历肠道和肝脏双重关卡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量就进一步下降了。这在医学上叫做first pass effect。静脉注射的药就不需要经过这两道关卡。所以口服药物真正到达血液循环的量会小很多。
那这么看起来,似乎静脉注射好处多多,坏处却没有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盲目的喜欢输液,甚至要求医生输液。所以中国的输液很普遍。
说到这里,说一个相关话题。总看到中国媒体抱怨中国的医院输液太多太泛滥,比如文章开始提到的人民日报的消息。
然而,看看统计数据,中国实在不算高的。
看看这个图。
这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据。横轴是各国平均每人每年接受的药物注射次数。最高的是东欧和中亚国家,其次中欧,南亚,中东地区,中国充其量算是比较多,并不比其他国家多多少。可惜这个图没有看到北美和西欧发达国家的数据。
那接下来具体说说口服,肌注和静脉输液的各自利弊。
先说口服。
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便利最经济的手段。益处显而易见,方便,没有痛苦,通常一天只需要一到两次。口服的片剂或者胶囊都有很高的药物稳定性,可以准确的计算药量。但是,前面提到了,口服的问题在于吸收的不稳定。是否进食,或者食物中是否有其他影响药物吸收的成分,都会对药物的吸收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吃药时要遵医嘱,是该空腹吃,还是饭前饭后吃都要严格遵守。有些特殊人群,比如幼儿或者老人,口服片剂或者胶囊可能会成为问题,这个时候就会使用液体的滴剂了。这里需要提一下,做好的片剂或者胶囊,不要擅自嚼碎了或者拆开了吃。这样可能会破坏本来药物应有的释放速度,导致药物过于快速释放吸收,可能会引起药物中毒,或者不能完全吸收。
舌下含服:
这也算口服的一个变种。舌下的黏膜有丰富的血液循环,有些需要快速吸收的药物就可能利用舌下含服来快速入血。最常见的就是急性心绞痛时候使用的硝酸甘油了。有些特殊病人,比如因为呕吐恶心难以使用口服药物的,有些药物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