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docVIP

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doc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2012-03-11).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修编稿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12年月 目 录 2 二、现状与条件 4 三、资源评价 8 四、市场定位 11 五、目标与战略 13 六、产品体系 17 七、产业发展 19 八、空间布局 23 九、形象定位 32 十、目的地营销 33 十一、公共服务系统 36 十二、区域旅游合作 40 十三、产业促进体制 43 十四、旅游影响 46 十五、近期行动计划 49 一、总则 第1条:本规划是对《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年)》的重新修编第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呼和浩特市4区、4县、1旗的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 本规划年限为201-2025年,共分为三个时段近期:201-2015年,突破创新、整合发展阶段; 中期:2016-2020年,重点开发、全面提升阶段; 远期:2021-2025年,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阶段。 第3条: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对呼和浩特市201年至2025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属于宏观战略规划。 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依托资源禀赋、强化区位优势、传承历史文化、突显民族特色,加快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呼和浩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为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首府服务全区发展的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第5条:规划基本原则 文化引领、文旅结合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产业升级资源整合、项目带动生态保障、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第6条:规划依据 GB/T189712020)》、《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呼和浩特市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等地方性指导规划。 二、现状与条件 第7条:旅游业的背景环境 区位与自然环境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位于自治区的中西部。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辖4区、4县、1旗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在自治区以内,呼和浩特市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接壤,西部与包头市相接,西南部与鄂尔多斯市为邻。在自治区以外,呼和浩特市南部与山西省临界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440公里,可通过航、京包铁路、京藏高速等实现快捷往来呼和浩特市地处阴山山脉中段、黄河北岸的土默特平原地区,自然环境特色主要包括北部的大青山和草原风光、南部的黄河和沙漠景观、西部的土默川平原及湖泊湿地等。呼和浩特市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8℃,年平均降水量337-418mm,四季变化明显,夏季气候宜人。 历史与城市沿革 呼和浩特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7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存的大窑文化遗址,后世又经历了匈奴、鲜卑、突厥、女真等10多个北方民族的更迭变迁。呼和浩特市的城市历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的云中郡、北魏时期的盛乐古城、辽代的丰州城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西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典故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明朝中叶,阿拉坦汗建归化城,清朝又新建绥远城,自此,呼和浩特的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并逐渐成为商旅往来、百业汇集、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北方重镇。1954年,呼和浩特在原归绥市的基础上更名,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经济与社会发展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环渤海最适宜人居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近年来,呼和浩特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重大跨越,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保持在全国省会城市的领先水平。呼和浩特已建和在建的出区达海通道共有7条高速公路和5条铁路线,白塔国际机场为国家一类口岸机场民族与地域文化 呼和浩特是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历史上这里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以蒙古族游牧文明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体系。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等文化 第8条:旅游业发展现状2011年,呼和浩特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605.44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6.61亿元,同比增长24%。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招商引资等多项指标连续六年位居全自治区第一,旅游业成为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 呼和浩特旅游业发展主要呈

文档评论(0)

sd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