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实用解析
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 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 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 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 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 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这个动作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2.春风又绿江南岸 3.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选出与晋军函陵中“军”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 愿为市鞍马 B 耕者忘其犁 C负者歌于涂 D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选出“以其无礼于晋”句式不同的一项 A.受地于先王 B.皆以美于徐公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唯利是图 之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3.小大之狱 4.吾欲之南海 5.何陋之又 若 1.不若君之美也 2.天涯若比邻 3.天若有情天亦老 4.余悲之,曰:若毒之乎? 辞 1.朝辞白帝彩云间 2.一面之辞 3.万死不辞 4.归去来兮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高妙的劝说艺术 有理—— 有利—— 有节—— 有体—— 理——摆事实、讲道理 分析形势——亡郑对秦无益 ——亡郑对秦有害 ——舍郑于秦有益 纵观历史——晋国无信且贪 展望未来——预言晋将阙秦 利——化被动为主动 烛之武为何不去见晋侯而选择见秦伯? 分析一下烛之武所洞悉的秦伯的心理。 (戒心、贪心、疑心……) 烛之武是如何拉近彼此距离的? (消除戒心、瓦解贪心、利用疑心……) 节——不卑不亢 既不刺激对方,也不失却本国尊严 体——得体 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烛之武对于秦伯,一口一个“君”,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厉害得失。每一言每一行无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敬。这种尊敬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从而也为自己的说服工作打好了感情基础。 作为臣子,委婉提醒,不提要求,一切请秦伯自己定夺。满足了人潜意识中的自尊 。 一个为纾国难挺身而出的忠臣 一个远见卓识的杰出的外交家 一个晓理动情的天才式演说家 一个善用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的政治家 一个审时度势的出色的心理分析大师 塑造人物的方法 1.环境烘托(疾风知劲草) 2.他人的陪衬 3.个性化的语言 4.细节描写“夜缒而出” 结局:晋军亦退师 晋文公—— 将其与“子犯”相比,看其一代霸主之气 塑造人物的方法 1.环境烘托(疾风知劲草) 2.他人的陪衬 3.个性化的语言 文言虚词 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若亡郑以陪邻,敢以烦执事 于:1.以其无礼于晋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其: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失其所与,不知 4.吾其还也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 因:依靠 子犯:狐偃的字。之:指秦军 敝:损害 与:结交,亲附 知:同“智”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去:离开。 易:交换 及:达到 其:代词,自己的 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之:代郑国 叙事结构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晋师撤离 亡郑利晋而阙秦 存郑利秦 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 三点理由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心平气和,平缓。 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