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专家谈乙肝病毒耐药及其管理.
国内专家谈乙肝病毒耐药及其管理
医脉通?2013-10-12?分享
慢性乙肝口服药抗病毒治疗已有10余年的历史,各种核苷(酸)类似物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的日益积累,目前已经迈向通过优化治疗提高疗效、管理耐药的时代。各种核苷(酸)类似物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优化方法,不仅把耐药风险降至最低,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从而真正使患者达到慢性乙肝治疗近期目标,即持久抑制乙肝病毒(HBV) DNA复制和实现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
北京大学医学部 ?庄辉?
一、核苷 (酸) 类似物耐药现状
目前我国用于治疗|的核苷 (酸) 类似物 (NAs) 主要有4种:拉米夫定 (LAM)、阿德福韦酯 (ADV)、替比夫定 (LdT) 和恩替卡韦 (ETV)。在欧美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还有替诺福韦酯 (TDF) 等。LAM治疗1年时的耐药率为24%,治疗5年时的耐药率高达70%。LdT治疗2年时,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耐药率分别为25%和11%;治疗5年时,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累积耐药率分别为42%和29%。我国报告,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累积耐药率为14.6%。ETV治疗5年时的耐药率为1.2% (但在随访队列中排除了少数无应答者;治疗3年后ETV用1mg剂量;系基于108例患者的资料)。TDF单药治疗至240周时仍未检测到相关的耐药变异。
二、核苷 (酸) 类似物耐药机制及影响因素
(一) 耐药机制
病毒耐药的发生反映病毒为逃逸药物压力而发生的一系列适应性突变,最终导致病毒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在患者体内HBV的复制效率很高,每天可产生1012~1013个病毒颗粒,较丙型肝炎病毒 (HCV) 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分别高10和100倍,HBV聚合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缺乏校正能力,其错配率较高,每复制105个碱基对即可产生一个突变。依此推算,患者体内的HBV每天可发生1010~1011位点突变。HBV的基因组全长为3.2kb,如此高的突变率,HBV全基因组的每个位点均可能发生突变。HBV复制的这一特点也决定在同一患者体内的病毒构成并不均一,而是由基因序列存在差异的多种病毒株组成,这些序列不同的病毒群构成了准种 (quasispecies)。目前抗病毒治疗的NAs作用靶点均为病毒聚合酶基因,已知与耐药相关的突变均位于HBV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酶区 (RT区),可分为原发耐药突变和继发耐药突变。
(二) 耐药的影响因素
1.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复制速度、复制的保真性、基线的HBV DNA载量、准种、预存耐药突变、耐药突变株的适应性和复制空间等。
2.宿主因素: ?包括既往抗病毒治疗史、依从性、机体免疫和代谢状况、药物遗传学和宿主的体重等。
3.药物方面:包括药物的耐药基因屏障、抗病毒效力、剂量、化学结构等。
三、耐药突变与S基因突变
由于在HBV基因组中,病毒聚合酶编码基因与包膜蛋白编码基因 (S) 的开放读码框 (ORF) 存在重叠,S基因完全被聚合酶基因覆盖,NAs治疗诱导的聚合酶编码基因的耐药突变可能使编码HBV表面抗原 (HBsAg) 的S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HBsAg抗原性、结构或适应性发生变化,产生免疫逃逸突变株等。有研究报道,rtA181T/sW172*突变毒株具有潜在致癌性,可能加速HCC的发展。但多数为体外细胞和动物试验研究,尚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四、耐药模式 (通路)
目前主要的耐药模式 (通路) 有以下5种:
(一)左旋核苷模式 (通路)
rt204位点突变。rtM204V/I可引起左旋核苷类药物 (如LAM和LdT) 耐药,进一步促进环戊烷 (烯) 类药物 (ETV) 耐药。
(二)无环磷酸盐模式 (通路)
rt236位点突变。rtN236T可导致无环磷酸盐化合物ADV耐药,并降低TDF的敏感性。
(三)共享 (公共) 模式 (通路)
rt181位点突变可导致左旋核苷类药物和ADV耐药,并降低TDF的敏感性;这一模式可见于40% ADV治疗失败和5% LAM治疗失败患者。
(四)双重模式 (通路)
rtA181T/V加rtN236T位点突变显著降低TDF的抗病毒活性[22, 35],导致持续的病毒血症[21]。
(五)ETV初治模式
rtL180M加rtM204V/I再加上rtI169、rtT184、rtS202或rtM250任意一个或多个位点突变;3个突变同时发生可导致ETV耐药。
五、多药耐药
在因耐药挽救治疗或因其他原因应用多种NAs治疗的患者体内,可能发生针对多种NAs的耐药突变,特别是用有交叉耐药的药物序贯治疗时更易发生。研究还发现,即便采用“加药”策略,如果不能迅速抑制病毒,也可能选择出多药耐药突变。不同的耐药突变共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