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报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镇东部,由原来的村、村、村合并而成,是我县唯一的省级旅游名村。村域国土面积3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830户,2780人(党员82名),其中2个村民小组分布在鸦来省道沿线,4个村民小组位于半高山以上。全村耕地面积3570亩,山林面积39000亩,平均海拔950米。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茶叶(3700亩)、蔬菜(1800亩)、旅游附属产业及打工经济,2016年人均纯收入为4100元,2016年人均纯收入为4700元。村域内有3家茶厂、1家加油站、1家汽站、1家幼儿园、1家炉具加工厂、10余家农家乐、80多家门面店铺、1块1400亩的集体山林,个体工商经济比较发达。村中心地带有4条街道、一个移民安置小区,“穿衣戴帽”后的古民居特色明显。该村XX年被确定为全县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重点村,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等,经济社会得到较好发展。村近几年一直是省民委的“三万活动”联系村,近四年一直没有安排县直单位专门联系和帮扶。
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在1月26日入村座谈的基础上,3月3日至4日,我局组织10人工作专班深入村,与4名村干部一道入户走访180个农户,召开屋场会议15次,发放问卷调查表400份,群众覆盖面达到85%。归纳整理老百姓的呼声,集中反映出以下方面的问题。
㈠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多
一是劳动主体瘦弱、科技推广缺乏。伴随外出务工的滚滚洪流,村同其他地方一样,留守农村的基本上以“386159”队伍为主,以地生财的骨干力量严重不足。县镇两级送科技下乡未能网络该村,村办科技培训班几乎为零,科学种田、科技增收成为老百姓的殷切期盼。入户走访时光碟抢手足以证明。
二是产业致富功能萎缩、扶持政策入户艰难。茶叶、旅游服务是该村“平原地区”的主导产业,受制于诸多客观原因,产业增收效应并不明显。因土质较差、季节较晚、价格较低,茶叶在该村的增收功能大打折扣,亩平2000元与茶农的预期差距太大,与县内其他地方亩平5000元的现实落差太大。作为我县唯一的省级旅游名村,受旅游路线与重点转移的影响,有名无人让旅游服务功能萎缩。民族大酒店已多年关门闭户,10余家农家乐仅有2家在苦苦支撑,古松酒楼40人的接待能力,年纯收入不到4万元。走访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农户因人多地少想“靠山吃山”来养羊,改水田为堰塘来养鱼,规模发展来养猪,但苦于政策、技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梦想迟迟不能变为现实。
三是就地打工收入低、土地流转障碍多。村内有3家茶厂、80余家门店,按说应该能够吸纳一批人就地打工,囿于技术壁垒、人情关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贫帮弱的机制很难形成。同时,因为意识、规模、效益等方面的障碍,土地流转在该村没能打开局面,集约经营、共同致富仍然只是“空中愿景”。
㈡民生难题解决办法少
一是道路投建管养难。该村98%的农户通了公路,但公路硬化、公路保养、公路维修却是广大老百姓无法消除的“心病”。一方面,老百姓切盼公路硬化。比如至百年关1.5公里、邵家淌至板桥湾1.9公里、月山至韦家屋场4.2公里3条公路,事关400多户群众的通行问题,群众集中呼求硬化,但指标争取落实难、配套资金筹集难,这一问题成为群众反复提的“老大难”。另一方面,老百姓更盼公路畅通。该村有4个组散布在山上,绝大多数到户公路等级太低,一遇洪水就不得不面对塌方、冲毁的困扰。谁来投钱、谁来管理、谁来维护的体制问题亟待研究。
二是水利兴利除害难。该村一二组近200户反映饮水困难,事实上主管道已铺到,管网、水表也由群众自己掏钱安装到户,但自从供水调试后就再没有吃上自来水。症结在于主管管径太细、水的压力太小,工程施工挖断主管、无人组织维修,上游个别农户故意刁难、“切断”供水管道。同时,“平原地区”村民反映有窑湾、湖田、3处天坑没有疏通,500多亩良田在涨水季节面临淹没之虞。这样的问题仅靠老百姓自己是无法解决的。
三是供电电压稳定难。该村三组村民(片)普遍反映电压过低,垛草机、粉碎机等农用电器不能正常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跳闸,或将电路烧坏,甚至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电视机、电风扇等小功率电器也不能正常运转,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四是农户建房获批难。部分村民房屋建设年代已久,屋柃、窗棂等已经腐烂,墙体大面积剥落,有的是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更有甚者还是用木头辅助支撑墙体,在这样的房屋里连睡上踏实觉都是一种奢求。该村有10多户危房急需获批新建或改造,刘为海、冯正贵、张仁阳等农民反映已申请3年都没有得到允许。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老百姓反映没有换发林权证、办理房产证不知所以、农村低保政策落实不公平等问题。
㈢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浮
走访调查中群众普遍反映见各级干部太难,召开群众会议太少,惠农政策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