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认知实习报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北认知实习报告

认知实习报告乘着北上的列车,在大三的暑假,第一次以建筑学生的身份期待着北京这个城市。不同于往日与同行者的游离感觉,与同系的同学一起调研交流,为我补足了我在解读建筑时的缺失。真正举起相机,拿起速写本的时候,感到一种莫大的兴奋。这其实是第三次去北京,但是此次旅行我却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城市文化。在艺术品中演绎艺术——国家大剧院第一天就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是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大师之作总是充满争议,在真正置身其中之前我大抵是抱着一些批判的想法的,觉得与环境不协调、美观大于功能。但是现在我才知道,没到实地考察是无权评价的。走过公园,穿过一个茂密的树林,映入眼帘的国家大剧院在外貌上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她犹如一颗巨蛋屹立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建筑的大气以及建筑师的独特思维构想令人折服。据资料记载,国家大剧院总占地面积 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88亿人民币。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和内部2416个坐席的歌剧院、2017个坐席的音乐厅、1040个坐席的戏剧院、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外部围护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其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基础埋深的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椭球形屋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饰面,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00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但其实际高度要比人民大会堂高很多,因为国家大剧院地下的高度有10层楼那么高,其60%的建筑在地下。工程于2001年12月1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大剧院内有三个剧场,中间为歌剧院、东侧为音乐厅、西侧为戏剧场,三个剧场既完全独立又可通过空中走廊相互连通。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木材拼贴成一片片“桅帆”,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整个大剧院的墙面丝绸铺设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大剧院共有五个排练厅,位于三个剧场之间,可以共用也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大排练厅主要用于合成排练;两个中排练厅一个主要用于舞蹈排练,一个用于乐队排练;两个小排练厅主要用于分部排练。?大剧院设有集中音像制作中心,有大录音棚一间、同期录音演播室一间,以及电视转播机房和音像后期制作室。大剧院设有一间大绘景间,设置布景吊挂和绘景设备,还设有布景、道具整修间和布景仓库,以及为集装箱运输用的升降平台2台。一进入场馆,为建筑的光影所折服。在这里,有水之折射出现的波光。国家大剧院的入口是在水面之下的,透过水面和天花板的玻璃,光线被缓缓折射下来。水是永远在流动的,所以光线随着水的波动,仿佛被被赋予了慵懒的生命。整个入口通道变得别有魅力,连墙体材质给人的感受也改变了,深灰色的稳重中多了一份悠闲。在这里,有地面反射形成的倒影。大理石地面很神奇,它可以把物体倒映在自己的身上,再讲自己的纹路烙印在倒影上。所以不只是建筑,所有置于其上的东西,都存在于另外一个倒错的世界。在与白色的结构交汇时,形成了一个纯净到极致的世界。在这里,有各种点状带状的灯光星罗棋布。这些光源被建筑师用格栅、玻璃或是编织的介质把光线过滤得暧昧,使得整个建筑的光线被赋予了生命。接着让我震惊的是国家大剧院中结构部件的精巧。那些构件精致而纤细,在整个环境中不显得强硬。支撑构件与地面交接的节点看起来举重若轻。有些非结构作用的绳索,不是固定的,在撞击下会轻微摇晃,把光线过滤得让人双眼迷离。保罗·安德鲁运用的材质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师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讲数种材质放在一起仍然显得和谐理性,尽管这些材质有不同的纹理色彩。每一个视角都像是不同的画作,不同的风景演绎出同样的气质,随手拍下的照片都会成为让人拍手叫好的摄影作品,这就是大师之作。什么是建筑?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说:“是清晰地表达人的最高尚的情操,他的热情,他的人性,他的信仰,他的宗教。建筑曾经是那样的。”从什么时候建筑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