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市生态建设与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市生态建设与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11月中旬,我带领国家环保总局几位搞生态研究的专
家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发,经内蒙古东胜到达陕西省XX市,对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
接壤的榆林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XX市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成效与经验
在本次考察中了解到,秦汉时期榆林曾是“水草肥美、牛羊塞道”的丛林草原区,
后因战乱及垦伐,植被遭受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加重,土地沙化面积逐步
扩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对当地群众的生活构成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沙活动,经过50多年的科学治理,目前
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部分地区出现了“人进沙停”的局面,生态环境处于初始或修
复状态。
截至1998年底,全区造林保存面积108.6万公顷,林木覆盖率为32%,固定、半固
定流沙40万公顷,恢复改良草场15.3万公顷,发展养鱼水面18万公顷,新辟农田10万公
顷,沙区治理达到了68.4%,年沙尘暴日数由66天减少到了24天。
XX市的治沙经验基本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建设大型基干林带,包围分割沙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XX市在沙区共建成了4条大型基干林带,分别为陕蒙边境的北
缘林带、沙地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接壤处的环山林带、横穿沙区中部的长城林带以及灵榆
(宁夏灵武———榆林)林带。4条林带总长1500公里,共11.7万公顷。另外,在沙漠
腹地建成了165块万亩以上的片林,在川、滩、塬、涧的10万公顷农田上实现了林网化,
形成了基干林带南北防护、长城林带中间分割、护田林网纵横交错、小块片林星罗棋布
的沙地防护体系。
2.“搭沙障”、“前挡后拉”治沙丘
治沙首先要固沙,当地群众利用“搭沙障、设障蔽”的技术,使固沙问题基本得到
了解决。所谓“搭沙障、设障蔽”,就是把麦草、稻草、包谷秆之类的东西,以网格状
的形式插埋在沙地中,阻挡沙子随风流动,以保证沙障圈内的树木禾苗正常生长。所谓
“前挡后拉”,就是在沙丘迎风面的半坡上栽植灌木,在背风沙坡的底部栽上高干树。
随着时间延长,沙丘顶部的沙子被风吹动,逐渐将沙丘间的低洼处填平,形成一块平
地,之后在上面植树、种草、种庄稼。“搭沙障”、“前挡后拉”的治沙方法简单易
行,便于推广,其中内含深刻的科学道理。
3.引水拉沙,改造良田
引水拉沙主要适用于水利条件较好的沙区。它是利用河流、海子、水库作水源,采
用自流引水、机械抽水,将水引入沙地,借水流冲力,拉平沙丘;拦蓄洪水,引洪漫
淤、漫灌,待水渗沙平泥盖之后,再在沙上垫土,使起伏不平的沙丘变成平坦的土地,
然后在上面耕种。对地下水位浅的下湿滩农田,则采取挖渠排水的方法治理,即在上游
排水、下游灌溉,把拉沙、造田、改土、治碱、排水、灌溉等融为一体。50年来,沙区
群众开挖配套机井5520眼、多管井7000多眼、马槽井(人工池塘)水面1.2万公顷,修
建水库37座,自流灌溉渠道800条,抽水站265处,农电线路1153公里,发展水地9.33万
公顷,沙区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玉米、水稻、土豆等单产居全省之冠,粮食总产量较新
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6倍,人均占有粮食高出全区水平200多公斤。
4.飞播造林,治理沙漠腹地
沙漠腹地,环境恶劣,危害严重,治理相当困难,利用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可以收
到较好效果。这项工作开始于1958年,40年来的实验表明,树草种子的选择是飞播成败
的关键。经过多年筛选,榆林地区目前确认踏郎、花棒、白沙蒿等植物抗风蚀、耐沙
埋、生长快、自繁力强,并具有潜在经济价值,因此较适于飞播。
5.防治病虫害,保障林草生长
随着沙区植被面积的扩大,林草的病虫害也日渐严重起来,特别是树木的病虫害发
生面积多达10万公顷。榆林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采用人工化学防治,20世纪60年代采用
飞机等动力机械喷药防治,20世纪70年代利用生物防治,20世纪80年代运用飞机进行超
低空喷雾防治。原榆林地区治沙所研究的白杨透翅蛾的防治技术在全地区推广后,每年
杨树苗出圃虫害率由原先的38%下降到了0.3%;保证每年出圃的1亿多株杨树苗基本上
做到无虫害,使遭受白杨透翅蛾危害的9.3万公顷杨树解除了威胁。近年来,陕西省治沙
研究所科研人员又发现沙区植物紫穗槐毒具有杀害虫金龟子的作用,于是从中提取出有
效成分,消灭了大量害虫。
二、从榆林治沙引发的思考
1.沙地治理要因地制宜
过去听说过榆林治沙取得了卓越成效,但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有了更深的印象。榆林
的事实说明,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的沙地,只要措施对路,是可以取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