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河道格局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治黄思路的启示3行政论文....doc
黄河河道格局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治黄思路的启示3行政论文...
黄河河道格局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治黄思路的启示
3 黄河河道格局大变迁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对黄河改道的历史、地理的勘查,考证,研究分析这一课题,有关学科的学者多年提供了大量成果,做出重大贡献,今后必将进一步继续深入探讨.作为水利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从中分析其形成的因果关系,摸索运动变化规律.改道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包括若干随机性的因子,但都不能只看成是各自孤立的偶发事件.
河道变迁的原因、决溢改道的演变过程和产生的作用后果都十分复杂.黄河下游的决溢改道更加经常、更加复杂.唯其经常多发,所以资料较多,有利于分析归纳,认识一般的规律.出峡谷后黄河冲积平原上易冲易淤,漫流无涯,但实际上有明确的规范界限,不出于周围环境的山麓高地;地貌地形改变的营力和动向主要取决于水流及其挟带和堆积的物质.输移和停滞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极限,有轨迹可寻找,有趋势可推演.现有研究的方向不外下列几点.
3.1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影响地球大气循环,影响水文情势,影响风力侵蚀,黄土高原的形成改变就与我国季风气候息息相关.全球暖冷变化影响海平面的升降,又引起海岸侵蚀基准面的升降,从而引起河流比降的变化.由于我国近代气象学家对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各代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的推测作出过重大贡献,足以与河道变形时代相比附,可搜寻解释.这是今后值得不断深入研究的方向,但各时代气象情况毕竟仍缺少精确可靠的测定资料,气象对河流变迁的影响也大多辗转推测估计,作用和反应的时期尺度(时序和历时)和变化的数量级难以适当地贴合对应而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说明.把最近二三千年的黄河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推到气象变化是很困难的.
3.2 植被条件
地表的植被由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而变化,而植物变化影响水土流失情况,水土流失影响河流挟沙量的多少,也是河道演变的因素.有专家对于王景治河后河道长时期稳定保安的原因归之于东汉以后南北朝及五代期间游牧民族侵入,并扩大草原而减少农垦,从而水土保持改善,河道安定.这种解释似乎说得通的,近年来更显得具有生态环境意义.但进一步对照历史记载和河道变化分析,也难以取得严格证明.王景以后河道决溢事件仍然频繁出现,只是河道总体格局相对稳定而已,植被的改变情况也缺少详实资料,河水变清更未见于任何史册.植被与水土流失与河道淤垫三者存在依存关系是普遍接受的,但在时间尺度的配合和影响作用的数量级和力度上能否取得相应的结果,还无法令人置信.
3.3 地质构造运动
河道改道本身可视为一种广义的地质变化运动,一种由于河流颗粒冲积物的推移而形成的表层地貌变化、不同时间尺度内的空间变化.地形地貌变化是在基底地质构造运动结果的基础上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环境条件影响上进行的.离开地质构造运动就无法解释认识现近代河流运动的环境基础.整个黄河的形成发育过程首先是由于地壳板块活动,发生褶皱、断裂、城陷、隆起,又同时受到流体的侵蚀而引发塑造成的.但这个活动从中生代后期,亦即可远推到1亿年以前,就开始进行,在第四纪即距今2500年以前受冰川作用后,到第四纪的全新世黄河才从源头入海贯通,也已数百年.中国第四纪的活动构造主要不在东部,更不在黄河下游,一方面活动迄今并未完全停止,但总体上已是很稳定了.地质学者们对河南、河北的勘测研究表明 ,禹河旧道的沉积物埋深约在50m以下,有的厚度竟达200~300m,时间分辨率在4~9万年之间.中新生代济源、开封的凹陷沉降幅度达2000~9000m,全新世以来沉降约360m,其中如内黄隆起、东港地堑等处的升降幅度的数量级也大体如此.近百年来不均匀下沉运动的幅度多以毫米计.地质学者们普遍承认,近二三千年中由于基底运动变形的量级远远小于由于河流冲淤所产生的变形.有史以来黄河流域的地震和由此形成断裂是不断有记载的,但地震与黄河改道联系在一起的事故却是罕见的.
3.4 问题在微地貌,原因在淤积冲刷
治黄研究的思路可以有两种体系.一是要着眼于黄河防洪设计的不可逾越的最大可能降水及其所产生最大可能的洪峰和洪量;同时要预测数十年甚至一万年后的、包括能冲刷全河淤积泥沙的需水缺少总量及其调水方案;加强水土保持,使能于近十余年达到消除招致河道一切淤垫出险隐患的要求.三者并张,以求长乐久安.这是一种远景的参考的研究.另一是以控制和改善“地上河”“槽高、滩低、堤根洼”的现象,控制和改变下游河道经常出现的中小流量的淤积、摆动、冲决的危险,控制和保障现行河道的更长期整体稳定的问题和对策,三者一体,整治消灾.这是一种现实的必需的研究.
大改道是黄河河道运动变化的最突出、最剧烈的变形位移现象,也是最广大深重的灾害.任何时期都应是黄河河道治理保安的首要的研究问题,而这问题研究的主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