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资源管总结报告
《信息资源管理》小组报告
题目:《中国如何在工业4.0实现弯道超车》
小组代号:信管2班第7小组
组长姓名:徐仲华
小组成员:徐仲华(1208210423)
陆啸烽(1208210436)
龚世沛(1208210430)
汤长海(1208210421)
何详琪(1218010128)
提交日期:2015年4月22日
成员分工表
成员 分工 徐仲华 正文现状部分 陆啸烽 正文挑战部分 龚世沛 正文机遇部分,总结报告的撰写 汤长海 正文措施部分,PPT的制作 何详琪 正文总结部分
目录
成员分工表.................................................................................1
目录.............................................................................................2
中国工业4.0现状......................................................................3
中国工业4.0面临的挑战.........................................................4
工业4.0给中国代来的机遇.....................................................6
面对工业4.0,中国应采取的措施..........................................7
总结.............................................................................................8
参考文献...................................................................................12
中国如何在工业4.0实现弯道超车
一、中国工业4.0现状
面对工业4.0,德国有优秀的制造业做基础,美国有强大的信息产业做后盾,那么中国有什么呢?
先说下工业情况吧,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首位,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发电设备产量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4534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41%;汽车产量2211.7万辆,占全球比重25%;机床产量95.9万台,占全球比重38%,从数据来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美、日、德等发达工业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1、中国大量的科研单位形同虚设,大量的科研人才名不副实;
2、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使中国的制造业釜底抽薪;
3、中国企业的根本目标是暴力致富,讲究更快、更多、更大,偏爱跟风、模仿和收购。
4、中国制造业粗犷式发展,规模很大,含金量很低,集中在中低端;
5、中国的生产设备跟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尤其是一些精密模具等要求高的设备,还需要大量进口。
6、中国制造业的一线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只适合流水线生产。一直需要依赖国外技术人员。
7、中国制造业的主体还是初级加工,甚至还没实现自动生产的前提——精加工。而“工业4.0”要求的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要求比精加工还高一个层次。
中国周边的形式导致中国能与邻邦在科研、管理、人才方面的交流十分有限。
生产模式的转变,也意味着对智能制造设备的大量需求。从对智能制造设备运用的广度和深度看,当前许多企业内部的基础设施、人力等条件还不具备使用工业机器的要求。同时,碍于成本回报比率和周期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对运用智能制造设备等仍有疑虑,智能制造设备价格偏高,难以承受,成本回|收周期过长,投资风险大。中国的成就来源于血汗工厂模式,所以中国并不会有多少企业能够做出改变,敢于壮士断腕。
说完中国两化融合或者工业4.0进程的劣势点我们再来看看优势,中国离工业4.0真的很远吗?我们先从去年一个法国的媒体报道说起:真正让世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