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子参病原菌研究-.
附件1: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参考游美云和代方君以及我发给你的资料,修改一下在发给我)
学院: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级别:2009 级
课题名称 太子参病原菌研究 学生
姓名 赵秋艳 学号 094111111027 指导教师姓 名 杨友联 职称
学位 博士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太子参(用一句话简介其分类地位)为常用中药,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或米参。太子参以块根入药, 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的作用。还被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与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一些,但它的长处在于药性十分平稳,适合长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除此之外,太子参还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和免疫功能,而且太子参含有甙类, 糖类, 氨基酸类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3] 。近年来,经调查研究,太子参受各种病害严重,尤其是受各种病原菌侵害情况:如叶斑病、黑斑病、白绢病、根腐病及各种病害的症状。[1] 此外,还有斑点病、紫纹羽病。[2] 但一系列研究并未指出此类病症的病原菌及其特征,也为对其进行检测和抗药性分析而对太子参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技术,对太子参的病原菌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2.研究动态、见解
太子参属( Pseudostellaria )植物,全世界约有10种,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有10种。太子参商品的主要产地则为福建、江苏、安徽、山东四省。20世纪70年代以前,太子参商品主要以野生为主; 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为栽培。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才对太子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得出,太子参的化学成分包括:甙类,糖类,氨基酸类,油脂类,磷脂类,环肽类,挥发油类等,太子参具有增强机体的作用和免疫作用。[3]太子参剂量5% 能使果蝇的平均寿命延长27.35%(♀)和16.53%(♂),最高寿命延长22.29%(♀)和31.82%(♂)。另外太子参中肌-肌醇-3-甲醚有较强的镇咳作用,太子参皂甙A有抗病毒作用,特别对疱疹病毒活性较强[6] 。而太子参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畦、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田管等技术;由于太子参在生长过程中病害较多,对太子参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国内外学者对太子参病害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太子参的常见病害及特征。病毒病是太子参栽培种最严重是病害。[2]太子参的常见真菌病害有:叶斑病、黑斑病、白绢病、根腐病,各种病害的症状和发病特点也进行了研究。[1] 对太子参的根腐病的病原采用了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和致病力测定。[4] 对太子参斑点病进行研究时采取了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出造成斑点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斑点叶点霉(Phy llosticta comm onsii)4种药剂对太子参斑点病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效果最好, 抑菌率达到76.6%;甲基托布津次之,抑菌率为72.3%; 代森锰锌为68.7%;百菌清为44.7%。50%多菌,灵WP对太子参斑点病的抑菌效果最好。[5]
调查发现,贵州省太子参病虫害逐年加重。但至今为止并未研究出导致太子参受这些病害的病原菌所属种类、产孢情况、菌落特征及最适生长温度。更未对造成太子参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治技术。而且用四种药剂来检测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不完善,而药剂的不同浓度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也是不同的。因此,应采取四种以上的抗真菌药剂,并且取不同浓度梯度进行测试,得出最合适浓度的抗真菌防治药品。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1)标本采集 在六盘水境内调查和记录太子参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危害症状,采集被真菌感染的太子参的叶、茎、根。
(2) 分离纯化 采集回来的标本采用单孢分离法进行分离,没有产生孢子的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分离的菌株在25℃下用PDA培养基黑暗培养。
(3)形态学观察、鉴定 将分离后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照相。7天后观察纯化菌株的产孢情况。对菌株进行分子系统学鉴定,确定病原。
(4)探究不同温度对菌落的影响 进行药效试验。得到的纯培养物进行药效试验(用五种不同药品测试对真菌起作用的药品,再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这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