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调查实践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民国建调查实践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团队介绍 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 实践报告 1、首都计划 2、兼容并蓄 3、历史价值 4、建筑现状 5、发展措施 6、走访颐和路 四、问卷调查 样本及反馈 2、总结与分析 五、参考文献 一、团队介绍: 1、指导老师:金燕 2、组员:顾善植 序言: 集大成的建筑群 南京的民国建筑作为西风东渐时兼容并蓄的辉煌产物,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 一批批留洋归来具有现代思想的建筑师;一张张具有承前启后、高瞻远瞩的构造图纸;一次次针锋相对、坚守原则的讨论,正是这些先哲对艺术地不懈追求与对完美地执着捍卫,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物,在历史的洗礼中愈久弥新。一块块砖瓦的修缮,一座座楼阁的雕镂,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后的徜徉,总能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也许古色古香与川流不息只是一张窗纸的间隔。 这批伟大的建筑群不仅赋予日常的功能的作用,其意义更在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国都的象征,其缩影俨然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一个可用五官直接接触感受的博物馆。官方建筑的领袖号召,公馆别墅的东西交融,公共建筑的简约大气,烈士陵园的庄严凝重。不仅折射出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也承载了中国人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对未来现代化的一种美好想象.一代人近30年的努力造就这样一批等级高,类型全,价值大,内涵丰富的建筑群。每当举起相机,耳边听到的是匆匆而过的人流,留下的记忆不知应作何味。被划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建筑是幸运的,她们可以依旧风华卓资,定期还有专人修缮,而诞生于同时代却被后人遗忘的建筑只能烟雨中了。 三、实践报告: 首都计划 在中国建筑的历史上,南京民国建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自鸦片战争轰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西方建筑样式开始传入南京。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开始了作为现代都市的营造。1928年,蒋介石建都南京,由此出现持续十余年的营造高潮。抗战中,南京建设有所停滞。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又建公共建筑和别墅。据南京市规划局统计,南京现存民国建筑千余处,其中119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建筑。 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自然是中央最关心的地方.官方希望营造一个新首都.来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同,向世界宣示一个“新中国”的崛起。他们认为只有把首都建成中国最好,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中国才能谈得上是第一等的国家。因此它必须像官方所希望的那样,建设成一座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足以令人称道的首都。其营造不但要树全国政治之宏模,还应动友邦人士之观听。故而首都的每一个角落(包括街道、建筑、店铺、交通、标语和市民仪容)都极为重要。事关首都乃至国家的国际形象。作为物质上和文化上的孵化器,国民政府希望南京能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齐头并进,带领这个古老的国度变得迅速摩登起来。因此首都营造和修建中山陵一样,不仅是一件极为复杂,规模浩大的建筑任务,也是一桩庄严神圣的政治工程。而国民政府对于首都南京的发展前景也极为乐观。他们认为相较纽约在开辟前的蛮荒情况,南京已居政治和教育的中心地位。而且随着人口的日渐增加和城市工商业的渐次发达,以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定有着乐观的前景。 市长马超在1 937年的一次公开演说中,更直言官方希望将南京变为东方最伟大都市的愿望:我们相信南京,不但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并且为全国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有国家最大的银行,有全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有全国最高学府,一切人才物力都是全国的首脑,都是全国的心脏,所以各位做南京主人翁,为爱护乡土,为爱护国家,大家都要努力接受训练,共同建设新南京,使它成为东方最伟大的都市,而为达到符合于西方标准,并能与西方著名都市比肩而立的目标,政府官方要求南京市容不仅要足以称中央之体制,树民治之楷模,坚民众之信仰,起国际之重视,不可偏废。市内建筑亦必求完备,必求壮丽。它的建筑,虽然不敢有模仿巴黎柏林的奢望,但至少总要能和我们东方岛国的东京相仿,方足以表现革命建设的精神。由此可见,政府高层对首都建设的殷切期待之一斑。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一份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自然必不可少,而《首都计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1929年1 2月底,国都处历时1年拟就的《首都计划》正式出台。整个设计在规划方法,设计程序,规划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借鉴了欧美模式。由于它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由国人自主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开启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实践的先河。在规划理论上, 《首都计划》深受近代欧美盛行的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