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东坡矿井概况.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东坡矿井概况

第二章 矿井概况 2.1 矿井基本情况 矿井名称: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东坡煤矿(以下简称东坡煤矿) 企业性质:国有 法人代表:惠武功 井田面积:32.3484km2 可采储量:39.137Mt 开采煤层:5-2煤层 生产能力:1.05Mt/a 服务年限:24.8a 2.2 矿井地理概况 2.2.1 交通位置 东坡煤矿位于铜川矿区的最东部,西距铜川市37km,行政区划隶属铜川市印台区高楼河乡管辖。咸(阳)—铜(川)铁路运煤专用线、铜(川)蒲(城)305二级省道均穿过矿区,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2.2.2 地形地貌 东坡井田地处渭北黄土高原,由南部郗家塬-贾家塬、东南部贺家塬-牛家塬等黄土塬组成。塬上地势平坦,为良好的耕地。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区内最高高程1020m,最低高程798m,一般高程930m。相对高差最大222m。2.2.3 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蒸发量大,降雨量小。根据铜川市气象台资料,历年平均降水量589.2mm,最小降水量(1977年)为353.8mm,最大降水量(1983年)为889.4mm,年最大积雪深度150mm(1963年9月)。年平均气温10.6°C,最高气温37.7°C(1966年6月21日),最低气温-20.1°C(1955年1月9日)。年平均蒸发量1640.1mm。最大冻土深度540mm(1967、1968年)。2.3 矿井地质概况 该矿井田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南缘,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具波状起伏的单斜构造、、2.3.1 地层 本井田地层组成较简单,地层状况参见表2-1。煤系地层属上石炭统太原群(C3t))P22 150-250 一般只有下段,以厚层砂岩为主夹杂色粉砂岩 上石盒子组 P21 30-200 灰绿、、、、2.3.2 构造 褶曲 主要褶曲轴的走向近东西 (1)井家堡倾伏背斜:轴向近东西,两翼倾角4°,向东伸入高阳井田。 (2)南沟向斜:为不对称向斜构造,地层倾角南陡(5°)、、、、、、、2.4 煤层 井田内共有4层可采煤层。煤层赋存情况见表2-2煤层特征表。 5-2煤为区内主采煤层。一般厚1.7~2.8m,平均2.56m,局部不可采,不可采部分多属小型构造薄煤带;5-1、、 (度) 顶板岩性 可采范围 煤层间距(m) 发火期 平均厚度 (m) 层 数 (m/层) 底板岩性 5-1 0~2.06 0.296 0~0.38 0~3 0~20 砂岩砂质页岩 局部 0 0.58~6.32 2.13~12.34 1.0~20.71 无 砂岩砂质页岩 5-2 0.1~6.89 2.43 0.1~0.5 1~3 0~20 砂岩,砂质页岩,页岩 主采 无 砂岩页岩 6# 0~2.90 0.56 0.1~0.6 1 0~20 砂质页岩,页岩 局部 无 页岩 10# 0~2.96 0.19 0~0.43 0~3 0~28 页岩,砂质页岩 局部 无 铝土页岩,页岩 2.5 开采条件 2.5.1 煤层顶底板岩性 5-2煤直接顶主要由裂隙较发育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组成,局部夹薄层细砂岩、中砂岩,厚度0~13.93m,一般厚4~8m。其分布规律以中部和西北部较厚,东部和北部较薄为特征。主要力学性质见表2-3。 表2-3 煤层直接顶力学性质表 岩 性 抗压强度(kg/cm2) (最小~最大)/平均 抗拉强度(kg/cm2) (最小-最大)/平均 泥 岩 91~358/168 9~35/16 砂质泥岩 311~705/478 26~69/45 粉砂质 210~442/269 21~48/32 细砂岩 735~908/910 -98/89 按传统顶板分类方法,5-2煤直接顶属不稳定-中等稳定顶板。 伪顶仅在矿区西南部和北部有小面积分布,一般厚0.3m左右,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 老顶为灰白~浅灰白~中细粒局部粗粒砂岩,即K4标志层。厚0.60~22.71m,一般8~12m。致密坚硬,含黄铁矿结核,发育NW和NEE方向的两组节理,具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层面富含大量云母片及炭屑,因而放顶时有时会分层垮落。主要力学性质见表2-4。 表2—4 煤层老顶力学性质表 抗压强度kg/cm2 抗拉强度kg/cm2 抗剪 强度 kg/cm2 抗冲击强度kg/cm2 弹性模量1×106 kg/cm2 泊 松 比 内摩 擦角 (度) 凝聚力 kg/cm2 最小 617 58 0.32 0.19 37 63 最大 1546 151 0.36 0.23 46 65 平均 1023 93 18 0.

文档评论(0)

17898118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