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中国农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中国农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概述: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使用的工具,多指非机械化的,也称农用工具、农业生产工具。农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管子·禁藏》:“缮农具,当器械。” 宋 敖陶孙 《改周晋仙赠丁相士之什》诗:“何如 吴淞江 上住,门横钓车屋农具。”《明史·太祖纪三》:“八月癸丑,徙 泽 潞 民无业者垦 河 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复三年。”传统农具是历史上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传统农具具有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等特点。古代传说最先出现的农具是耒耜。有明确文献记载的播种用农具是西汉的耧犁,耧犁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就各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图一:纺纱机 图二:铁锹
一.农具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的理论研究:从2005年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开始,国内外学者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数量逐年递增,经过近些年国内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无论实际保护工作,还是理论研究,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体现出多学科合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重、保护与发展协调的趋势。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学科建设、研究方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化基因传承、保护和开发方法等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一).学术界就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开展了各种会议: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
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会议,对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次会议专家学者的发言对农具类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强调农具是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而修建的古代农用工具,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种设施和能源,以求创造最适于农业生产的环境,具有深厚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二).农具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理论研究热点侧重于“保护”上。对于2010年在湖南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法律问题研讨会”,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深入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为农具文化遗产的保护夯实了基础。
(三).专家学者对农具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理论研究,著作了各种文献书籍。如周昕——《中国农具发展史》、《农业:文化与遗产保护》、张力军,胡泽学——《国说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农具80余年的变迁研究_基于1923年卜凯盐山县150农家调查》、《铁农具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分析》、《中国农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等。
二.保护及利用的实践活动:
(一)、国家与农业部相继建立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主要藏品有古代农业生产工具1000余件其中包括6000多年前的石器、石刀、石斧劳动工具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1983年7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农业博物馆,隶属国家农业部,1986年9月正式向社会开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传统从馆藏数千件农具藏品中精选出的350件,按照耕地整地、播种移栽、中耕、灌溉、收获、加工、运输和劳保等八类展出。
展出的传统农具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从收藏的2000余件农具藏品中精选出来的,分为室内室外两个展区。室内展区按农具的功能和用途分为耕地整地、播种移栽、中耕除草、灌溉、收获、加工、运输、劳保等八类。其中内蒙古的点葫芦、海南的葵叶遮阳、云南的弯棍、辽宁的穰耙、浙江的推苗(又名苗托,一种锄草时用于保护劳动者面部的工具)、系列畜力犁、制作精巧的三脚耧车、‘780厘米长的脚踏翻车、小巧灵便的收割脱粒用具、使用了近百年的风扇车、形态各异的劳动保护用具颇具特色。室外展区陈列着石碾、石磨、石马槽等石质农业工具以及清代的石刻棉花图等反映农业文化和农业民俗的展品。此外展厅内外还陈设了可供操作和演示的石碾、石磨、踏碓、筒车、辘轳等,观众可以亲自参与,体验劳动的快乐。 中国农业博物馆十分重视传统农具的收藏、保护与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从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征集了2000余件,基本涵盖了我国传统农具的类型隆安县隆安那文化·那桐农具节暨美食节古老神秘的民俗、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了来自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群众。
隆安县那桐农具节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是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壮族先民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 [第7讲声音和视频的应用.ppt
- I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doc
- l化工总控工简答题.doc
- I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温家宝2010年10月.doc
- [第7讲状态机图.ppt
- l化工热力学第3章练习题.doc
- l化工热力学大题.doc
- [第7讲膜生物反应器.ppt
- l化工热力学第三版答案第3章习题.doc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