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结构创新大赛总结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构创新大赛总结讲述

4.制作时间 这次比赛的制作时间是7个小时,对我们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但在我们心目中依然理解为3小时模型制作,我们抓紧时间去完成,是因为从一次次的实验发现,胶水凝结时间对整个结构的受力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尽可能最短时间来完成我们的模型制作。说实话心理压力特别大,尤其现场遇到这些来自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我校是27所高等院校中唯一一所高职院校,与之同台竞技倍感荣幸!有压力才有动力。 5 .关于模型 (1)选取竹条 首先注意竹条受弯弧度,钻孔处不得有竹节,注意调整竹条钻孔位置;桐木:如木材上的生长条纹根桐木条不能有断裂,大小、纹理都要接近完美,这根木材因细部差异适合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胶前用砂纸打磨粘结部位,对我们模型承重能力有着极其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还有钻孔的正反方向,测量尺寸并且下料精确度等等。 (2)工具制作、改进 赛场提供的工具很难满足制作的需要,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在去勘察制作现场前把该准备的都相当充分,直至比赛结束都没出现因准备不充分的意外,我们在制作时分工明确,在现场制作时团队合作精神特别强,速度大大的提升,制作工艺比较完美,在制作时没有出现分歧或错误,所以我们只用了别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的模型荣获一等奖。在制作领材时我们及时更换对我们加载有细微影响的材料,制作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别人不会注意的细微之处,例如对拱结构之间接触面的连接处理;对于竹条和桐木条连接处只能把竹条切了之后放在桐木条上用螺栓连接,一部分是为了确保竹条和桐木条在同一个受力空间,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材料的非最大化的使用,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接口处一定要更大化的是表面光滑,接触时使它们更好的接在一起,所以打磨也很重要。我们不会因时间不足出现问题,因而我们都比较冷静,在此时间阶段我们四处悄悄的走动,看看我们的模型与其他团队有哪些不足。 比赛现场 注意! 四、加载实验规则 加载实验的限制,采用双控,即时间和次数的限制。 加载规则: 1、现场采取砝码加载,加载制度为逐级连续加载方式,中间过程不得卸载。 【如出现卸载行为,则要求选手终止加载。评审组也可以同意选手继续参加比赛的要求,但成绩则视具体情况而确定。如卸载行为时已满足恒载时间 1min 以上,该级荷载为最终成绩;如卸载行为时恒载时间不足 1min,按该级荷载的上级荷载为最终成绩。】 2、每级加载后, 恒载时间应在 1min 以上,方能继续下一级加载。加载限 15 级以内,各级加载荷重由各参赛队自行设计。 【如出现加载分级超限情况,则要求选手终止加载。评审组也可以同意选手继续参加比赛的要求,但成绩则按第 15 级的荷载(应满足恒载时间要求)为最终成绩。】 3、各队比赛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内完成。其中包括:安装模型、加载试验、专家点评、清理退场等工作内容。 【如在 20 分钟内未能完成试验,必须终止比赛。成绩则按第 20 分钟前满足恒载时间,未导致结构失效的荷载为最终成绩。】 4、加载过程中选手不得触碰比赛模型,也不得托举加载盘,不得使用任何未经评委会允许的辅助工具。 【触碰模型(不论主观故意或无意而为)、托举加载盘等情况如有发生,则要求其终止加载。评审组也可以同意选手继续参加比赛的要求,但比赛成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发生该两类行为时已 满足恒载时间 1min 以上,该级荷载为最终成绩;如发生该两类行为时恒载时间不足 1min,按该级荷载的上级荷载为最终成绩。】 5、每级加载的动作规定:按需要添加的某分级的重量,先在地面码好砝码,一次性放入托盘。 【下列动作为多次加载。设计某一级加载 8kg,需 5kg、2kg、1kg砝码各一块,若先加 5kg、再加 2kg、最后 1kg,则为三次加载,可认定为完成了(不符规定的)三个分级加载。】 再接再励!! 非常可惜,我们只拿到了一等奖 。我组提交的作品是204g,在第三批次三号台加载,一级至九级加载表现良好,但在第十级加载时偏载过大应力还未重新分布,下悬杆受力处直接被剪断,导致模型破坏加载失败,承重55Kg,闭幕式颁奖时特等奖稍靠后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我组与特等奖擦肩而过,南京地区的兄弟高校中,东南大学与我组成绩相近,获得二等奖。 由于事先未考虑到一个点受力,加载前不得不采用U型扣装置,安装完成后,开始一级加载,一级加载9.806Kg,表现良好;二级至六级加载分别加载5.098Kg,表现良好;直至第十次加载2*2.5Kg,偏载过大,结构破坏,加载结束! 观赏组模型 江苏省结构创新大赛三等奖 三.模型展示竞赛规则 1 目标和任务 土木工程结构创新大赛模型展示竞赛旨在全省高校开展旨在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大

文档评论(0)

66631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