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种国民收入总量指标关系式 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3. 国民收入( 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 4.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和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 转移支付+其他利息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纳税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注意:产出总等于收入 产出是指整个社会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劳务)的价值(即新生产的价值),它等于要素收入的总和。 一、产出与收入 GDP=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土地的报酬 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要素收入 利润=GDP-工资-地租-利息 劳动的报酬 资本的报酬 收入(支) 产出(收) 工资和薪金 20,000 成品(棉纱) 200,000 利息 15,000 减:原料棉花 150,000 地租 5,000 利润 10,000 收入合计 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注意:收入总等于支出 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把企业未卖掉的产品看作是企业自己在存货投资上的支出。 二、收入与支出 GDP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 1.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货币的流向 家庭 企业 商品市场 要素市场 中间产品 支付货币 商品 提供商品 提供要素 要素 要素报酬 支付货币 三、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居民 厂商 政府 支付要素报酬 购买产品、劳务 税收 税收 支出 支出 3.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居民 厂商 政府 国外 出口 进口 支付报酬 购买商品劳务 税收 支出 出口 进口 税收 支出 1.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假设:经济社会只有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厂商) 原理:在GDP意义上,总支出=总收入 推导:总支出:GDP=Y=C+I 总收入:GDP=Y=要素收入之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C)+储蓄(S) C+I=C+S I=S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总支出:GDP=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C+I+G 总收入:总产品=Y=要素收入之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C+S+T C+I+G =C+S+T I-S=T-G,或 I=S+(T-G) 其中,T-G是政府储蓄。 当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 T<G时,差额为预算赤字。 3.四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总支出:GDP=Y=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C+I+G+(X-M) 总收入:总产品=Y=要素收入之和=消费+储蓄+税收+本国居民对国外的转移支付=C+S+T+Kr C+I+G +(X-M) =C+S+T+Kr I=S+(T-G)+(M-X+Kr) 其中,S为私人储蓄,T-G是政府储蓄, 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M-X+Kr)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当T>G时,差额为预算盈余; T<G时,差额为预算赤字。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p3) 主要关注: 1.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 2.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4.政府政策能否改善一国经济的运行? 5.一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 宏观经济学概述 二、测度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1)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 (2)失业率 (3)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概述 三、宏观经济学家存在分歧的原因 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 1.古典主义学派 1776年,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 (invisible hand)的观点,即如果市场是自由的,且经济个体以其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来指导他们的经济行为,那么,总体经济将运行良好。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通常认为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所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不主张政府平抑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学概述 2 .凯恩斯主义学派 1936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