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帮助行为对实行行为应起到实质促进作用 A.甲邀乙去200米外抢劫,乙不同意,甲让乙帮自己拿着衣服和行李,自己前去抢劫。 B.甲意图盗窃保险柜,让乙帮配一把钥匙。乙故意给了甲一把打不开锁的钥匙。 乙不构成帮助犯,无罪 2.帮助作用只要求具有,不要求实现 乙向甲提供一把钥匙,帮助甲盗窃。甲去盗窃时,房门未锁,钥匙未使用。 乙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 刑法分则把帮助行为规定为独立犯罪的情况(常考) 例外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资助恐怖活动罪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协助组织卖淫罪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放纵走私罪 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第29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教唆犯理论是我国“共同犯罪制度中最黑暗而混乱的一页” 1.关于教唆犯的理论 (1)共犯独立性说(旧说) 共犯犯罪的成立,不以正犯实施犯罪为前提。 强调共犯的主观故意。 甲教唆乙盗窃 乙没有去盗窃,甲仍然成立犯罪。 (2)共犯从属性说(新说) 共犯需要通过正犯实施犯罪才能实现对法益的侵害,如果正犯没有实施犯罪,共犯的行为便不具有法益侵害性,不构成犯罪。 强调共犯的客观危害。 乙没有去盗窃,甲无罪 (3)共犯二重性说(通说) 教唆犯既有独立性,又有从属性,也称为相对独立性。无论正犯是否去实施犯罪,教唆者都成立犯罪。犯罪形态要看正犯实施犯罪到何种程度。 独立性——乙未去盗窃,甲教唆未遂,成立盗窃罪的未遂。 从属性——乙去实施了盗窃,如果既遂,甲既遂;其他情况均为未遂。 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教唆犯 相对独立性 只要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就构成犯罪,不论他人是否接受,是否实施。 教唆对象 具有相应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 2.关于教唆犯的定义和特征 教唆犯依据所教唆之罪定罪处罚 煽动分裂国家罪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妨害作证罪 引诱教唆他人吸毒罪 引诱卖淫罪…… 刑法分则把教唆行为规定为独立犯罪的情况(常考) 例外 3.关于教唆未遂 被教唆者没有接受其教唆 被教唆者接受但没有实施被教唆之罪 被教唆者已有被教唆之罪的犯罪故意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新说(张明楷、柏浪涛……) 教唆未遂:被教唆的人已经着手实行了犯罪,但没有达到既遂的程度。(教唆犯犯罪未遂) 如果被教唆之人没有实行犯罪,教唆者无罪 语义无法理解!罪刑法定 由于教唆犯的危害较大,所以需要对教唆未遂予以处罚。(客观主义的例外,共犯原则例外) 确定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 考虑从重从宽因素 第29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4.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张三教唆15岁的甲入室盗窃财物2万元。是否应当从重? 甲的盗窃行为属于客观层面的犯罪,对张三应当从重处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教唆15周岁的乙盗窃了价值达2万元的财物,甲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 B.甲教唆乙对丙实施人身犯罪,事先言明伤害或者杀死都可以。乙在二日后将丙杀害。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C.甲让乙去杀丁,乙又让丙去杀丁,丙将丁杀死。甲的行为成立教唆未遂 D.甲让乙去盗窃。乙在盗窃过程中为抗拒被害人抓捕,将被害人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成立教唆未遂 AB 传授犯罪方法,如果没有唆使他人犯罪的意图,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如果有意图,从一重罪论处。 区 别 4.教唆犯罪与传授犯罪方法 五、共同犯罪中的特殊问题 谁是实行犯,就按照谁的身份来定罪 盗窃罪(甲乙实行犯,王某帮助犯) 甲乙开车来到某公司,欲盗窃公司仓库,对公司保安经理王某说:“只要你放行,弄到钱算你一份。”王某答应。甲乙盗窃了公司财物。 职务侵占罪or盗窃罪? (一)真正身份犯的定罪问题 结合情况 处理结论 无身份共犯+无身份正犯 按正犯定罪 无身份正犯+有身份共犯 按正犯定罪 无身份正犯+有身份正犯 按身份犯定罪 A身份共犯+B身份正犯 按正犯定罪 A身份正犯犯+B身份正犯 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 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按照主犯的身份定罪(作用大、职务高) 警察甲将普通公民乙约到拘留所,共同虐待被监管人员丙,致丙轻伤。 按照有身份者定罪,虐待被监管人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