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口腔保健讲义
《口腔保健》教学提纲
概述、牙齿的结构与功能
台保军
口腔的结构:口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为消化道的起端。包括:牙齿、唇、舌、颌骨、涎腺。
牙齿:分别按顺序地排列在上、下牙槽骨上,组成上、下牙列,正常成年人牙齿的数目为28~32颗
舌生理功能:言语 味觉 吞咽
颌 骨:上颌骨:
下颌骨:面部下三分之一唯一能活动的骨头。
涎腺 : 腮腺 颌下腺 舌下腺
牙神经:缺乏辨别冷、热、压、化学性等刺激的能力,当受到刺激时,牙髓的反应皆为痛觉。
缺乏精确的定位能力,牙痛的病人有时不能正确地指出病牙的位置。
在牙髓出现炎症时,所产生的疼痛会沿神经的分布,放射到头面部的其他部位。
口腔的功能:
吮吸功能:利用口、唇、舌、面颊部肌肉与下颌协调运动完成。
咀嚼功能:切割、撕碎、磨细、搅和
消化功能:唾液淀粉酶:对食物中的淀粉可以进行初步的消化
粘糖蛋白:具有润滑性、高粘性,将食物形成光滑的团
便于沿食道下送
味觉功能:味蕾能分辨甜、酸、苦、咸
语音功能喉、咽、鼻、胸腔的共鸣作用和唇、齿、舌、腭、颊的协调运动。
支撑作用:上、下颌骨及牙齿对面容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成年人全口牙齿缺失,牙槽骨萎缩,面部下三分之一可明显变短,呈苍老面容。
牙齿的结构:牙冠、牙颈、牙根
牙齿的替换:乳牙→恒牙
牙颌畸形的防治
贺红
一、正畸治疗的适应症及治疗时机
正畸治疗的适应症包括①个别牙错位;②牙列不齐;③牙弓形态异常;④牙弓、颌骨、颅面的关系异常;⑤颌骨自身异常;⑥颜面异常;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证。
一旦发现孩子的牙颌面存在问题,应尽早到正畸科咨询。一般需要早期治疗的错合畸形包括:①上颌前突;②下颌后缩;③反合;④颜面不对称;⑤唇腭裂患儿等。
二、错合畸形的病因
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又包括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环境因素包括:①先天因素;②后天因素;③功能因素;④口腔不良习惯;⑤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功能障碍等。
三、危害
局部危害性:①影响合面的发育;②影响口腔的健康;③影响口腔的功能;④影响容貌美观。
全身危害性:咀嚼功能降低可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颜面畸形可能造成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障碍等。
四、矫治目标
无论何种方式均难以使矫治达到理想正常合的标准,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应该是个别正常合,其目标是平衡、稳定、美观。
龋病的病因及防治
江汉
一、龋病的定义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龋病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 口腔放线菌 口腔乳杆菌
二、龋病的病因(四联因素)
1、致龋细菌
作用特性:附着、产酸、耐酸。
牙菌斑: 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牢固地附着在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组成。牙菌斑是细菌的生态环境,细菌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发育和死亡,并在其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
2、饮食因素
糖的种类与龋的关系
致龋力: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 果糖淀粉
3、宿主因素
唾液:成分、流率和流量、缓冲能力、再矿化能力;
牙齿:解剖形态,、表面结构、口腔中的排列。
4.时间因素
三、龋病的危害
1、龋洞会逐渐加深,累及牙髓,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
2、乳牙龋病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发展为严重的根尖周炎,会引起发育不良,如果乳牙因龋坏早失,不但会影响恒牙的如期萌出,还会导致恒牙的排列紊乱,引起牙颌畸形。3、影响发音
4、严重的龋坏导致的残冠、残根刺激周围的软组织等,引起溃疡糜烂。
5、恒牙因龋坏早失,缺牙数多,会影响嚼碎食物,必然会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胃肠疾病。
6、成为一个病灶,细菌的大本营。细菌的毒素经血流可到全身的各个部位。龋齿病灶可引起虹膜睫状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风湿性心脏病或病毒性心肌炎、
四、龋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
龋病常用指数:DMF (dmf),龋均 ,龋面均,患龋率,龋病发病率无龋率 龋面充填构成比
影响龋病流行的因素:
①氟摄入量:人体氟的主要来源是饮水,患龋率一般与水氟浓度呈负相关
我国水氟浓度在0.6~0.8ppm较适宜
②饮食习惯: 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及糖加工的形式也与患龋率关系密切,糖耗量增加,患龋率明显上升。加工成粘性的蜜饯食品等更易致龋
③家族影响:龋病常在家族之中流行,同一家族成员之间会以相似的形式传播。父亲或母亲如果是龋病易感者,他们的子女常常也是龋病易感者
母亲在喂养婴幼儿时,口腔中的致龋微生物被传播至她们的子女,致使她们的子女也具备了龋病易感性
龋病流行的年龄特征
? 乳牙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病,以后患病率逐渐增高
? 在3岁左右患龋率上升较快,至5~8岁乳牙患龋率达到高峰
? 6岁左右恒牙开始萌出,乳牙逐渐脱落,患龋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