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装直升机之黄昏.
自近半个世纪前诞生于东南亚潮湿闷热的丛林上空之日起,武装直升机便一直是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战斗序列中的重要成员,曾一度被誉为取代坦克的新任陆战之王。继越战时期以UH-1型通用运输直升机为基础研制了具有应急性质的AH-1 “眼镜蛇” 之后,美国陆军又陆续推出了设计独特,性能先进,但生不逢时的 AH-56 “夏延” 和现代武装直升机的代表作AH-64 “阿帕奇”,1984年服役的 AH-64 历经多次改进升级,至今仍是专业武装直升机的性能标杆。AH-64 尚未投产,美国陆军便已通过深入的技术评估认定作战直升机若缺乏雷达隐形性能,将无法在未来的高强度战场上生存,于1982年启动了雄心勃勃的 “实验轻型直升机” (Light Helicopter Experimental, LHX) 计划,开始研制全面应用低可观测性技术的第三代先进侦察/攻击直升机。1991年4月,由波音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组成的竞标团队获胜,新型号被正式命名为RAH-66 “科曼奇”。尽管冷战的结束造成了美国国防开支的大幅度收缩,美国陆军于2000年4月发布的航空兵力现代化计划 (Aviation Force Modernization Plan) 仍提出了总数达1213架,预计耗资340亿美元的庞大 “科曼奇” 采购方案。\然而短短数年之后形势即急转直下,2004年2月,美国陆军以急需资金翻新正迅速老化的现役各型直升机为由,突然中止了已投资69亿美元,研制工作接近完成的 “科曼奇” 项目。对于在全球反恐战争泥潭中苦苦挣扎的美军而言,经费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但武装直升机的效费比日益下降,恐怕才是造成RAH-66胎死腹中的决定性因素。武装直升机的作战效能由其生存能力,态势感知能力,活动半径,滞空时间,打击火力,反应速度,全天候作战能力等多项因素决定,而上述各项战术性能均对直升机的研制,生产,和维护成本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客观地评价武装直升机这一武器/传感器平台的效费比,就必须对其诸项作战效能要素和成本要素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
?
1生存能力
与其它军用航空器相同,武装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包含空中生存力和基地安全性两大要素。空中生存力既取决于直升机的低可观测性,飞行速度,爬升率,电子对抗能力,抗战损能力等技术性能,也与对方防空武器系统的技术水平和敌我双方的战术互动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
?
1.1低可观测性
?(Man-portable air-defense systems, MANPADS)?以及小口径防空火炮的攻击,光学和声学低可观测性的战术价值显而易见;单兵便携防 空导弹大多使用红外寻的头,使红外隐形成为了武装直升机低可观测性技术的首要投资方向。典型的光学低可观测性措施包括:以串列双座布局压缩直升机正面投影 面积,使用平板座舱玻璃和暗色低反射率涂料减少阳光漫反射。常见的声学信号控制对策有:增加桨叶数量从而降低主旋翼转速,采用尖端后掠的先进桨叶延迟激波 生成,以与主旋翼相互干扰较弱的涵道风扇或非均匀分布尾桨取代常规尾桨,安装发动机排气噪声抑制装置。与高速战术飞机相比,直升机的功率密度较低,又无须 考虑发动机排气的推进效率,便于设置高效的红外抑制系统,在红外低可观测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
?
图1 AH-64A “阿帕奇”?是典型的第二代武装直升机,在红外,光学,声学信号控制方面均煞费苦心,但没有雷达隐形能力
?
超低空并未成为武装直升机永远的乐园。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苏军开始装备具有下视能力的机载雷达和天线架高的低空补盲雷达,使掠地飞行战术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美军被迫在第三代武装直升机?RAH-66?上大范围采用雷达低可观测性技术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当时雷达隐形技术已然趋于成熟,设计将雷达 反射控制在几个狭窄方向上,信号特征极低的机身可以说是小菜一碟。直升机飞行速度慢,对气动外形的要求不十分严格,更降低了机身低可观测性外形设计的难 度。棘手的问题是飞行时持续高速旋转的主旋翼会造成多普勒效应极其明显的全向雷达散射,使在机身结构上采取的控制雷达信号的努力付诸东流。严格精准的外形 设计是雷达隐形的关键,若没有这个基础,单纯依靠吸波材料和结构并不能实现理想的信号控制效果,而且旋翼桨叶的弦长和厚度均十分有限,机械性能上的要求又 相当严苛,并不适合涂覆吸波材料或安装吸波结构。复合材料桨叶的雷达反射信号水平固然比金属材质桨叶低得多,离高性能隐形飞行器的信号控制需求却仍相去甚 远。主旋翼的雷达散射令美军大伤脑筋,曾有想象力丰富之辈建议将旋翼的安装位置移动到直升机腹部,以使其尽可能避开地面雷达的扫描波束。但这一方案显而易 见地将造成起落架安装位置不易选择,起飞降落状态旋翼极易触地等一系列工程难题,缺乏可行性,所能获取的隐形性能收益也极其有限,仅可在直升机位于隐蔽物 之后,主旋翼维持在雷达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30年中国人才招聘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docx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pdf VIP
- 2024阜阳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历年考试试题.docx VIP
- 2024年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本(6篇) .pdf VIP
- 李光浦-郑氏星案新诠.doc
- 绵阳东辰5升6考试题及答案.docx
-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精神.doc VIP
- 宣传品印刷工作(服务)方案的先进性、创新性-技术、经济、质量指标-风险分析等.doc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主题班会教案.docx VIP
- JTT 1180.10-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0部分:水路危险货物运输.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