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感觉的生理心理二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感觉的生理心理二分析

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很自私?以自己的喜好去主宰别人的生活,却没有想过别人是不是愿意。而当你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时,得到的往往会更多。 第六章 感知觉生理心理(二) 第一节 听觉 一 声音与耳 (一)声音的物理和心理维度 声音的振幅与响度 声音的频率与音调 音色 某一复合声的频谱,即构成复合声的主要频率组成成分。 (二)耳的结构与功能 ◆内耳(耳蜗)的功能 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 功能:把机械能换成听神经纤维上的AP    前庭器官与平衡感觉有关 ?耳蜗的结构特点 耳蜗结构特点 二、听觉信息的外周加工 (一)耳蜗的听觉信息加工 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前庭阶外淋巴产生行波,从基底膜的底部传向顶部。声波刺激引起基底膜振荡导致毛细胞与盖膜的剪切运动,使硬纤毛依次弯曲,引起 毛细胞周期的去极化与超极化。 基底膜的行波:将绳子一端固定在墙上,手执绳的另一端并迅速上下抖动一下后,则见波从抖动端传出,绳子拉得越松则波进行越慢,其振幅在进行中逐渐下降到零。 耳蜗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function of receptive sound for cochlea 内耳淋巴液的振动?基底膜振动?耳蜗螺旋器毛细胞与盖膜相对位置的改变?毛细胞感受器电位?听觉神经纤维上传冲动的变化。 声音的传导途径 外耳道 →鼓膜→听骨链→前庭阶淋巴→蜗管内淋巴→声音感受器毛细胞→蜗神经→颞叶听觉中枢 外耳道 →鼓膜→蜗窗的第2鼓膜→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声音感受器毛细胞→蜗神经→颞叶听觉中枢 颅骨→骨迷路→前庭阶和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声音感受器毛细胞→蜗神经→颞叶听觉中枢 蜗窗的正常生理作用是缓冲内耳淋巴液的压力变化。当鼓膜大穿孔,听骨链严重病变时,传导声波。 外耳道→鼓室内空气振动→蜗窗→耳蜗 中枢听觉加工 声音频率的编码 部位编码是由于传入纤维的特征频率决定。 部位原则 基底膜钢琴的弦,不同频率声音兴奋不同部位的感受细胞。 频率原则 根据声音的频率,听神经发放不同频率的冲动来传递声音频率信息。 声音定位 两耳之间声音的强度差 (高频声音) 强度差 时间差 两耳之间声波的位相差 (低频声音) 位相: 简谐振动在一个周期内所处的瞬时运动状态。 锁相机制 神经元仅在某一位相时改变发放频率,两侧神经元对同相声波产生同步性单位发放的机制。 听觉障碍 传导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 中枢性耳聋 第二节 化学觉 一 味觉 味觉的中枢机制 第Ⅶ、Ⅸ、Ⅹ→延髓孤束核→丘脑腹后内侧核→中央后回及岛叶 二 嗅觉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  1、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两侧总面积约5cm2。 2、组成:主细胞(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 3、适宜刺激:空气中的有机化学物质 嗅觉的信息在脑内的传递 第三节 机体觉 一 前庭觉 头部位置的改变       水平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椭圆囊 垂直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球囊 耳石膜与毛细胞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毛细胞纤毛的弯曲?毛细胞兴奋性改变?前庭神经传入冲动频率改变?前庭核?肌紧张改变?维持姿势   二 躯体觉 触-压觉 温度觉 实体觉 痛觉的分类 1.急性疼痛 2.慢性疼痛 痛觉的神经机制 1.致痛物质 K+、5-HT、缓激肽、组胺 2.伤害性感受器 3.伤害性刺激→组织损伤→产生致痛化学物质(K+、H+、组织胺、5-HT、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游离N末稍→一定形式的传入冲动→CNS,产生痛觉。 .内源性镇痛系统 第三脑室周围灰质和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是吗啡镇痛作用部位 脑内存在阿片受体,也存在内源性阿片肽 耳蜗的微音器电位   是多个毛细胞受刺激产生感受器电位的总和。   特点:潜伏期短、没有不应期、对缺氧和深麻醉不敏感、等级性、有方向性。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  1、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 上皮,两侧总面积约5cm2。 2、组成:主细胞(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 3、适宜刺激:空气中的有机化学物质 4、七种基本气味:   樟脑味、麝香味、花草味、乙醚昧、薄荷味、辛辣味和腐腥味。 5、特点:   不同性质的气味刺激有其专用的感受位点和传输线路。 有差异、适应快且易受影响。 、嗅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化学物质+嗅细胞纤毛膜受体蛋白?G-蛋白?第二信使?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开放?Na+内流?去极化感受器电位?轴突膜AP?嗅球?嗅觉中枢?嗅觉 ◆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一般性质  1、感受器:味蕾   *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舌缘,口腔和咽部粘膜的表面也有散在的味蕾存在   *细胞组成:味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  2、适宜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