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之四.doc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渔歌子》教学设计之四

《渔歌子》教学设计之四 一、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仕,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塞、箬、笠、蓑”,指导书写“鹭”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   3、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   (一)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田园生活的主题  (一)教师用语言渲染,用图片辅助,帮助学生对单元本题温故知新。  (二)师生交流,理解词牌名。  (三)请学生自由朗读词句,把词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四)教师检查整首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塞”的读音及“鹭”等字的书写。  (五)请学生再读词句,指导读出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1.“词”这种体载在本册第一课中已经出现,学生对其特点已有所认识。通过师生交流,再次回顾词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词的了解。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努力做到“读不通顺,不开讲”。】 二、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  (一)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  (二)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  (三)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  【设计意图:1.理解词意是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积累了理解词意的多种办法。通过师生交流,回顾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词意。2.汇报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词意,鼓励学生对词意有自己的理解,相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  (一)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的“不须归”。  (二)由“不须归”切入,让学生交流汇报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1.景美中感悟“不须归”。    (1)请学生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    (3)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教师紧扣画中的色彩及“飞”字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用其他词语来形容春景。让学生通过多元品读,继而诵读,感悟画面的和谐与动态之美。    (4)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初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2.鳜鱼肥中感悟“不须归”。   (1)引导学生关注“肥”字,让学生交流从“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品读前两句词,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妙。   (3)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须归”。   (1)学生感悟“斜风细雨”,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春雨的特点。   (2)学生品读,继而诵读第三、四句词,感受春景的宁静之美。  4.让学生把感悟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下来,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画面的整体美。   【设计意图:1“不须归”是词眼。抓“不须归”作切入点,是触摸诗人眷恋的内心的有效途径。2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是本课的教学要求。词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有很多,因此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色彩的缤纷,在交流中体会色彩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3.诵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背诵的落实在于让学生在品读中达到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