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环实习.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林植物环实习

园林植物环境实习 实习安排 星期一: 上午:实习准备(介绍实习的方法,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学生分组及材料准备的工作) 下午:在老师指导下掌握观察土壤剖面的方法,并进行土壤性质的分析。 星期二: 上午:进行土壤样品采集 下午:分组进行土壤调查 星期三: 上午: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下午:分组进行土壤调查 星期四: 上午:分组进行土壤调查 下午:分组进行土壤调查 星期五: 上午:土壤密度测定 下午:写实习报告 自然土壤与耕作土壤剖面观察 目标要求: 掌握观察土壤剖面的方法;了解当地土壤类型的剖面形态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掌握不同的测定方式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和分析样品的处理方法。 实训场所: 郊区天然植物群落 备品与材料 铁锹、小铲、卷尺、PH试纸等 内容与方法 1、土壤剖面地点的选择和挖掘 避免在田边、路边、沟旁、肥堆或土层翻动过的地块挖掘。 挖掘的土坑一般宽0.8米、长1.5米、深1米,观察面在坡的上方(山地)或垂直朝阳(平地),与观察面相对一侧挖成阶梯状,以便观察时上下。挖出的表土放在土坑的一侧,下层土放在土坑的另一侧,观察面上方不得堆土和站立,以保持观察面的自然状态。观察完毕,先填下层土,后填上层土,基本保持土层不乱。 2、土壤剖面发育层次的划分 剖面修好后,根据土壤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新生体等心态特征观察土壤剖面,由上而下划分土层。 3、剖面发生层次形态的观察记载 (1)土层厚度 记载每个发育层次的厚度。例如0-5cm;5-20cm;20-25cm等。 (2)土壤颜色 先确定主色和次色,命名是先次色后主色。例如:某土层以棕色为主、黄色为次,即为黄棕色。 (3)土壤质地 在野外用手测法简单地测定土壤质地。分为沙土、沙壤土、中壤土、中壤土和黏土。 (4)土壤结构 在各层分别掘出较大土块,于1米高处落下,然后观察其结构体的外形、大小、硬度、颜色,并确定其结构名称。可分为:粒状、团粒状、核状、块状、柱状、片状等。 (5)土壤松紧度 可分为松散、较松、较紧、紧实、坚实。 松散:稍用力,就可将小刀插入土层很深。 较松:用力不大,就可将小刀插入土层很深。 较紧:用力不大,就可将小刀出入土层2-3cm。 紧实:用力较大,小刀才能插入土层1-2cm。 坚实:用力很大,小刀也难进入土层。 (6)土壤干湿度 在野外用手感测定。可分为干、润、湿润、湿、极湿五级。 干:土体碎后不能捏成块,用嘴可吹尘土。 润:用手能捏成团,吹不起灰尘。 湿润:手捏土壤,手上有湿的印痕,土样放在纸上,有湿斑。 湿:手握土块能使手湿润,但无水流出。 极湿:手握土块有水流出。 (7)侵入体 侵入体是外界混入土壤中的物体,如:石块、砖头、瓷片、塑料等。 (8)植物根系 需查明根的数量、种类、大小、活根或死根。可分为多量、中量、少量和无。 多量:根系交织,有10条/cm2以上。 中量:土层中根系适中,有5条/cm2以上。 少量:土层中根系稀少,只有1-2条/cm2 。 无:无根系或极少根系。 (9)石灰反应:有10盐酸滴到土上,观察泡沫反应的有无和强弱。 (10)土壤酸碱性:用PH试纸 土壤剖面形态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挖到母质层所出现的垂直切面。发育完全且未经翻动的土壤在剖面中常出现一些层次,称为土壤发育层次。 土壤剖面中各个发育都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是土壤内在性质的外在表现,是土壤发育的结果,是研究土壤性质,认识和区别土壤类型的一个重要依据。 1、自然土壤剖面发育层次 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最早把土壤剖面分为三个发生层,即:腐殖质聚积表层(A)、过渡层(B)和母质层(C)。 后来有研究者又提出许多新的命名建议,土层的划分也越来越细。但基本土层命名仍不脱离道库恰耶夫的ABC传统命名法。 自从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和母岩(R)等六个主要发生层。经过一个时期应用,我国近年来在土壤调查和研究中也趋向于采用O、A、E、B、C、R土层命名法。主要发生层的含义阐述于下。 O层:指以分解的或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它可以位于矿质土壤的表面,也可被埋藏于一定深度。 A层:形成于表层或位于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土层中混有有机物质,或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质。它不具有B、E层的特征。 E层: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对富集的矿质发生层。E层一般接近表层,位于O层或A层之下,B层之上。有时字母E不考虑它在剖面中的位置,而表示剖面中符合上述条件的任一发生层。 B层:在上述各层的下面,并具有下列性质: ① 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硅的淀积;② 碳酸盐的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