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物质的溶解 物质的溶解5.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节物质的溶解 物质的溶解5 “物质的溶解性”综合教学案例 突出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科学课程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而不是讲授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 说课: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 物质的溶解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重要, 教材把它放在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一 章第七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过渡和承接。 从能力结构来说: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非常的普遍,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七章 溶液不溶物质可溶与不可溶可溶物质 溶液溶质 溶剂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影响溶解的因素固体溶质的形状:粉末状溶质比块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快 是否搅拌:搅拌溶解速率快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如NH4NO3 放热:如NaOH溶液的… “物质的溶解性”综合教学案例 突出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科学课程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而不是讲授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就应以多种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下面,我以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册“物质的溶解性”一节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几点体会。 一、案例:“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与处理 (一)学情分析 物质的溶解性涉及的知识较多,本章只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对物质的溶解建立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对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溶解,各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并不同,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情况等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 因此,本节的教学拟通过系统实验、课外探究、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去获得知识,形成系统的溶解概念。 (二)教学内容 《科学》七年级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一课,即通过几个实验和一个探究活动来掌握科学知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且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液体和气体溶解的一些情况,物质溶解时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三)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2、收集材料、调查探究、实验操作的过程,掌握资料收集、筛选、归纳、比较的方法。 科学知识与技能 1、以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为例,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并不相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与温度有关。 2、以油漆在水中和在香蕉水中所呈现的现象为例,确认在一种物质不能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可能会溶解。 3、以汽水为例,确认气体也能够溶解在液体中,并说出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溶解的能 力越弱。 4、以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形成尊重科学原理,初步养成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2、通过具体的物质溶解性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3、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四)教学方法 1、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访问、调查、实验等(每4人一小组) 2、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 (五)教学准备 1、药品:蔗糖、色拉油、植物油、氢氧化钠、硝酸铵、食盐、酒精、蒸馏水、小瓶的雪碧、毛巾、香蕉水 2、仪器:50ml烧杯(6只)、玻璃棒(6支)、药匙(1支)、滤纸、10毫升量筒(1只)、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 3、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数码摄像机或照相机、扫描仪、学校服务器及ftp上传专用空间,windows系统的操作、powerpoint或frontpage的操作、上网查询搜集资料。 4、学生分组,配备组长、信息员、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见附件),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5、必备技能:参观、访问、调查、实验、观察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45分钟×2)及若干课外时间 (七)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1、新课引入:(录像)在F1方程式汽车拉力赛的颁奖台上,冠军获得者将手中的香槟使劲振荡后打开瓶塞,顿时香槟四溅,场面动人。(学生反应激烈,气氛十分活跃) 2、引入问题:为什么要振荡?为什么会香槟四溅?在观察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