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婺源中学语文公开
婺源中学语文公开课 授课人 王学雄 这个人就是苏轼,苏东坡。 前面的文字摘自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中的一段话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简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课本197页注解⑥,请注意“贬官”二字。 公元1101年7月28日,苏轼逝世。 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 (以上是学习活动一:简要了解作者) 学习活动二:一读课文,读通顺、流畅。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把握朗读的节奏。 学习活动三: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大意。 1、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养成充分利用注解的习惯)。 2、标注出有疑难的字、词。 3、探讨有疑难的字词。 4、分组翻译课文。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 盖: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盖大苏泛赤壁云。 盖以诱敌。 但: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其它如:欣然、耳、欲、遂、如等。 疑难字词句提示 解衣:脱了衣服。户:门。 欣然起行: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念:想、考虑。 庭下如积水空明:院子里的月光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纵横的藻、荇。) 学习活动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思考: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好?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比喻的手法。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皎洁、澄清、透明。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①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的含义 ⑴有高雅的情趣。 ⑵并非真的想成为“闲人”(些许的无奈)。 课文最后一句蕴含着作者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感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学习活动五:四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全文只有八十四字,却蕴含了如此丰富的感情。 这节课 了解了作者 读通了课文 积累了词汇 品析了语言 体会了感情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下课了 再见 * 猜猜他是谁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的试验家、一个工程师……巨儒政治家、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的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中国现代四大传记 林语堂《苏东坡传》 吴晗《朱元璋传》 朱东润《张居正传》 梁启超《李鸿章传》 余秋雨笔下的苏轼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他渐渐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 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苏东坡突围》)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子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