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师大版本语文必修二第9课《宋词二首》能力训练.docVIP

2016北师大版本语文必修二第9课《宋词二首》能力训练.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北师大版本语文必修二第9课《宋词二首》能力训练

《宋词二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世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苏轼中进士。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广东省惠阳县)、琼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 ????苏轼政治上思想保守,反对新法,但后期态度有所转变,和旧党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造成一生受排挤抑郁不得志,但在各地方官任上,他同情人民饥苦,办了不少有益人民的事,在诗词中也有所反映。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位全才,不仅散文是北宋最杰出的大家,而且诗词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宋代“豪放派”词风。 ????2.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历城(现山东省历城县)人。他生活在宋金对立的时代,民族灾难异常严重。他目睹了在女真贵族的统治下北方人民的苦难,毅然投身于抗金斗争。他一生坚持抗金,恢复中原,但屡遭主和派的诽谤和打击,连连被贬。 ????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被誉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现存词极为丰富,约620余首,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为重要地位。他的词亦有不同风格之作,如:温柔婉约之作有之;恬静、清新的田园风光、乡居生活之作亦有之。其作品收入《稼轩长短句》(十二卷),《稼轩词》(四卷)。辛弃疾的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冲破音律限制,大量吸收口语、古文语,并多用比兴,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力,推动了豪放派词风的发展。 【阅读指导】 (一) ????这两首词分别是宋朝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可以说,它们不仅体现了两位词人个人在词领域的最高水平,而且代表了宋代豪放派词的最高水平。词作均是作者在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宏伟志向不得施展、报国无门,情绪极度低沉的情况下写就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现的是作者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他一方面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心态。这样,在苏轼的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因此,在苏轼词中就具有了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但是,苏轼的感伤是由于理想不能实现而萌发的,不是一般的伤感。“人生如梦”,却反过来又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正是本词的理趣之所在。词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豪壮,跟失意文人同主题的作品显然有别。豪壮情调表 ????现有二:一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二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从某种意义说,等于是给韩侘胄的一封“谏书”。词的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词中多用典故,有人认为这是毛病,其实不然。词里的典故,除廉颇一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是“京口怀古”应有的内容,况且这些典故都和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这样,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得到了加强。 (二) ????清代词论家徐 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概的代表作,恐怕要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赤壁怀古》了。这篇词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此词上阙,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荤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一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当年的战场究竟在哪儿,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阙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zsc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