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期末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期末复习.

第一章(讲)绪论 一.心理与人的心理构成 (一)心理,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二)人的心理构成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 个性心理 个性意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特征:气质、能力、性格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状况,是主宰自我,发现和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必要前提。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㈠ 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力的有机统一 ㈡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均能保持在知、情、意和个性心理诸方面良好、健康的效能状态。它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㈢ 心理健康的八条标准: 1.正常的智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实践力); 2.良好的情绪(情绪相对稳定性和乐观向上的心境); 3.健全坚强的意志; 4.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确的自我认知理念; 6.适度的行为反应; 7.完整统一的健康人格; 8.积极主动的社会适应力,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第二章(讲) 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心理保健《 重》 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联系与区别〈P32〉 (一) 沈德立教授的观点应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和总结 (二)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六点区别〈二者不可割裂,具有双向关系〉 1.组成不同 2.结构不同 3.作用不同 4.来源不同 5. 控制水平不同 6.可替代性不同 二、非智力因素的四大效能 动力功能,维持调节功能,补偿功能。 三、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与心理保健 (一)大学生的学习离不开非智力因素 (二)大学生的恋爱离不开非智力因素。 (三)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离不开非智力因素。 (四)大学生的就业离不开非智力因素。 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途径和主要方法。 家庭,学校,社会,学生本身 说服,煅炼,自我教育,心理调适 第三章 大学生的需要与动机 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的需要与动机,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品质的切入点或入手点。 一. 需要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诸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各行其是,毫不相干,实际上动机,兴趣,情绪感情,意志性格等诸因素都是在一个人的需要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需要的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奥尔德弗的三类需要理论:(1)生存(2)相互关系(3)成长。 3.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三层次理论: (1)生存需要(2)享受需要(与享乐不同)(3)发展的需要。 三、大学生的需要,一直是大家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四、大学生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所谓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由动机驱使的行为,称之为动机性行为。 (二)大学生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四类: 1、积极动机与消极动机 2、优势动机与劣势动机 3、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4、外因性动机与内因性动机 (三)大学生动机的功能 1、始发功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2、导向功能(确定奋斗目标) 3、强化和消退功能(着眼于强化、锤炼意志) 4、转化功能 (四)影响大学生动机形成的因素 1.对动机存在误解 2.父母的影响 3.成败经验的影响 (五)大学生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各类动机协调发展:(1)将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2)将外因性动机与内因性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牢记:立足现实,着眼将来,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 2、对学业、事业、创业成功进行正确归因。凡事要干就干到底,坚持到最后一秒种。坚定信念,永不放弃至成功。 第四章(讲)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重)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达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励自己,扬长避短,奋发上进,而不是自我封闭,自我挫败,甚至自暴自弃,就能在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和自我升华中成就自我。 一、自我意识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心理健康 (一)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经过自我发现,自我设想或设计,自我塑造三个过程,逐步趋于稳定。 (三) 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和能力,不断塑造真实的自我,与虚假的自我,碌碌无为的自我,虚度年华的自我决裂,

文档评论(0)

d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