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八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胃八法

治胃八法及方药拾粹 正常字体??放大字体 脾与胃的病理表现,不外乎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寒与热、虚与实的运动变化的结果。一旦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饥饱劳役的失调,就会产生以脾胃自病(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胃肠神经功能证、萎缩性胃炎、胆胃术后综合症等)为本波及它脏复杂而缠绵的病症。本人制定和、疏、温、润、升、降、通、调治疗八法,方随法定,随证化裁,应用临床,得心应手,特介绍如下: 一、和中快胃法 主治:胃病之初,中腕不适,饭后作胀,胀痛交集,嗳气吐唾,或腕中如灼。舌苔正常或微腻,脉和缓。寒热虚实具不点型者。此证临床最为常见,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造影:(一)。 方选:加味平胃散焦苍术12-15克川厚朴12克广陈皮12克粉甘草5克炒白芍20-30克蒲公英20-30克川花椒8克生麦芽30克,浅表糜烂加:海蛸20克白芨20克;疣状胃炎加:生苡米30克白芥子10克;胎腻而滑加:藿香叶15克草豆蔻10克;痛偏于左加:莪术15克青皮8克;偏痛于右加:郁金15克白蔻5克;腕腹痛加:炒防风12克香附12克;嗳气频作加:金沸草12克苏叶梗12克;呕你逆吐唾加:茯苓25克生半夏15克;酒客加:葛花20克白蔻5克。 按:宋《和剂局方》的平胃散,沿用至今已800多年。胃气以通为顺,以降为和,平其胃气,则通降和顺,中畅胃快。脾胃学派的一代宗师李东垣先生崇尚此方,刊于《脾胃论》之首的《脾胃胜衰论》,仅此一方,列出十二项加减方法,在该书中,尚属罕见。到了明代,此方运用更为广泛。《医贯》:“当今方家,以平胃散为主,出入增减,亦可谓“以通为补”。清代雷少逸创茵陈平胃散(见《时病论》)治湿郁发黄有著效,我们又加藿香叶,名茵藿平胃散,用于乙肝之初,证不典型的患者退疸消酶均快。《医宗金鉴》则用平胃散加玄明粉,能下死胎,故孕妇忌服。胃病之初总是偏寒偏湿者多,用此方比较平稳中正,疗效较好。加蒲公英、川椒,苦辛和降,缓中安胃;加白芍、生麦芽消食行气,舒肝解郁,以杜气逆犯脾。临床运用,随证制宜,斟酌尽善。 二、疏理调中法 主治:上述诸病,证见:胃痛牵及胸、膺、背、肋,行则串痛不定,停则留滞胸肋,性急易怒,忧郁寡欢,寐浅梦多,嗳频作,或嗳吁、或嗳腐、或嗳酸、或嗳则痛止、或抚摸即嗳、或腹痛便泄。舌质偏红,胎薄白或黄,脉细悬劲而带数。多见于食道炎、贲门炎、胃小弯溃疡、贲门口溃疡、浅表性胃窦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术后综合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 方法:加味柴胡疏肝散:柴胡10-15克白芍15-30克枳壳12克甘草6克陈皮12克香附12克川芎8克生麦芽30克娑罗子15克食道炎、贲门炎去陈皮、川芎、娑罗子,加蒲公英30克川椒5-8克;胃小弯溃疡加:海蛸20克白芨片20克;嗳酸嘈杂加:煅牡蛎40克黄连水炒吴萸6克;嗳吁长息加:代赭石30克金沸草12克;胆囊术后综合证加:过路黄30克虎杖15克;梅核气;加:射干12克威灵仙12克;胃神经综合症加:白合20克知母15克;左膺痛加;青皮8克木蝴蝶10克;右应痛加薤白头12克全栝楼15克。 按:胃腕痛,清.王旭高主张改为:肝胃气痛。肝与脾胃的关系是相克的“所胜所不胜关系”,在正常的情况下,脾胃的运化输布功能必赖于肝木条达、疏泄、升散之性方可枢转中宫之气机,不致雍滞而纳化正常由于当今社会的飞跃发展,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绪紧张复杂,肝气易动,易激,一触即发,而致“木旺土衰”势必自然。因此,胃病之发,除“饥饱劳逸”失调以外,与“七情”的“怒”关系至密。所以胃脘痛称为肝胃气痛,并不过分。张景岳制柴胡疏肝汤,发展经方、构思巧妙、融升、降、疏、敛于一体,共建疏肝理气安中和胃之功。加生麦芽、娑罗子为佐,以加强疗效。然而“药能医病补虚,不能移情易性”,必须配合积极的精神上的“疏肝”,制怒息愤,化郁为乐,条达自我,方可完善。 三、温中逐寒法 主证:上述诸病,证见:胃脘冷痛,如吞冰块、呕呃吞酸,畏寒肢冷,或肠鸣漉漉,或腕痞腹胀,大便清长,面色青惨,舌质兰嫩或淡嫩,苔或白腻、或白滑、或灰润、或正常。脉沉细或缓或数。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植物性神经紊乱,慢性萎缩性胃炎后期。 方选:椒附建中汤野党参15-20克焦二术15-30克干姜10克炙甘草8克炙附片10-20克川花椒5-10克。胃十二指肠溃疡加:海蛸20克白芨片20克;萎缩性胃炎加:乌梅15克东楂肉15克;痛甚加:玄胡15克香附15克;胀甚加:木香8克砂仁5克;呕吐涎沫加:炒吴萸5-8克茯苓25克大便溏泄加:赤石脂15克诃子肉12克。 按:李东垣:“脾为死阴”,意味着脾为阴多阳少之脏,最易被寒湿所困。“同气相合”寒湿之邪对脾脏具有一定的亲和作用。所以脾胃本脏自病,寒症多于热症,尤其是溃疡病。治之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