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内容优化讲座德育内优化讲座.ppt

德育内容优化讲座德育内优化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育内容优化讲座德育内优化讲座

中小学德育内容结构及其优化 主讲:冯文全教授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院长 中国教育经济学专委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四川省教学名师 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硕士教师 西华师范大学首席教授 德育目标是对德育对象的品德方面的总的规格或要求。 德育目标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它上涉及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实际上承担着分解教育目的、落实教育目标的具体任务,下涉德育实践活动,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总的方向和提出具体要求。 因此,德育目标受制与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并指导着德育实践,具体起着对学校德育活动的统帅、调控、评价和矫正作用。 一、德育目标的含义及其分层 德育目标可以根据它的从属层次、内容层次、对象层次、学校层次等进行分层研究。 (一)德育目标的从属分层 以德育目标的从属关系为依据,我们可以把德育目标分为总体目标(上位目标)和分目标(下位目标),总目标位属,分目标为种,他们是从属关系。 总目标 是德育实践的总方向和总要求,它一经确立,就决定着德育的根本内容、措施、步骤与方法等。特征:1、唯一性 2、超越性 3、现实性。 分目标 是德育实践的具体方向,实际地体现着德育总目标在某一方、某一阶段、某一水平上等地具体要求。特征:1、具体性 2、明晰性 3、综合性:a 德育分目标体系的完整性 b 德育目标制定的多依据性。 二、德育目标的分层 (二)德育目标的学段分层 以学校德育的学段的不同为标准,可以把德育目标划分为小学德育目标、中学德育目标和大学德育目标。 1、小学德育目标 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应是侧重于形成和发展儿童的基础品德和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2、中学德育目标 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应侧重于国民基础品德的建构,高中阶段应侧重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的初步确立。 3、大学德育目标 大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应侧重于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建构。 (三)德育目标的内容分层 以学校德育内容的不同为依据,可以将德育目标分为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和道德教育目标。按层次结构来看,思想教育目标处于最高层次,依次为政治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和道德教育目标。 上述四个方面的德育目标,既有各自的定的内容,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一方面,较低层次的德育目标是较高层次德育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不可逾越;另一面,较高层次目标又对较低层次的目标起统帅作用和导航作用。 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补充。 道 德 教 育 法 纪 教 育 政 治 教 育 思 想 教育 (四)德育目标的对象分层 就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而言,可分为后进生、中等生和先进生三个层次。 1、后进生的德育目标 对他们应多用人类公德进行教育,使他们做到能遵守社会公共生活规则,讲文明礼貌,尊重劳动,友爱主动,有同情心,具有做人的基本准则。再此基础上,逐步诱导和激发他们的品德进步要求和动力,争取最终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 2、中等生的德育目标 对一般学生而言,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作为德育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只能是社会主义德育目标,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其中较优秀的中等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用共产主义德育目标加以引导。 3、先进生的德育目标 对他们,可确定高层次的共产主义德育目标,提出更高的共产主义德育要求,使他们成为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是他们努力成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断拓展进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乐于自我牺牲和奉献的共产主义先进分子。 (一)德育目标以社会发展为依据 教育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服务于社会的,它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及其未来发展对年轻一代要求,是一项时代性与永恒性兼具的事业。德育目标必须以社会发展为依据,必须兼顾现实与未来两个维度,并求得二者的有机统一。 (二)德育目标以主体需要为依据 学生是学校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