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城乡发展概况.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黄冈城乡发展概况

湖北省黄冈市城乡 发展概况 2009.10 简介: 1995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置黄冈市。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一区(黄州区)、二市(武穴、麻城)、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98万。 行政区划: 黄冈市现辖红安、英山、罗田、浠水、蕲春、黄梅、团风7县,麻城、武穴2市,黄州、龙感湖管理区2区。 2000年,进行乡镇撤并后,全市实有乡镇办事处124个,行政村4256个,村民小组39066个。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活字印刷发明人毕升 明代医圣李时珍 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 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 哲学家熊十力 经济学家王亚南 林业专家干铎等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 军事家李先念、林彪、贺龙 徐向前、王树声都是黄冈人。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 文化教育: 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78所,大中专学校22所普通中学366所,小学3800所。 黄冈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数、理、化学科全国竞赛成绩一直在全省多列前茅,获奖总人数2800多人,其中国家奖900多人。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中累计获6金、4银、1铜共计11枚奖牌。 旅游资源 黄冈是历史文化名城。 已形成东坡赤壁旅游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四祖、五祖佛教旅游区,红安、麻城革命遗址旅游区 经济发展: 黄冈一直是个农业大市, 2004农业人口为593.91万人,占全市的82%。工业基础薄弱,地方经济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在湖北省处于偏下水平。 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68元。 1997年定的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低于2000元,力争58万贫困人口1998年解决温饱问题,2000年基本达到小康。 2005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产业比重 全国为 12.4 :47.3 :40.3 湖北省 16.5∶ 42.8∶ 40.7 黄冈市 23.8:45.8 :30.4 黄冈市农业比重比全省高7.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1.4个百分点。可见,农业经济仍占较大比重,也说明了现代化程度低。 从第二产业比重来看比重比全省高出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5个百分点,由此看来工业占比水平并不是很低。 再看服务业,比重比全省低10.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太低。 对于黄冈经济发展的这些现象,有这样一种说法:“2位国家主席,4位副总理,200多名将军,40万烈士,光荣的革命传统使黄冈名噪国内外,也是730万黄冈人的骄傲与自豪。然而,一些人停留在历史荣耀中,片面向上“等靠要”,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对国家的依赖情结。” 也有人调侃:黄冈,是个日、光、水、土资源优势地区,几千年都是“以农为业、以农为本”的传统农区。700多万居民的潜认识是:发展农业是“轻车熟路”,发展工业是“瞎子摸象”,发展服务业是“无处下手”。 到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5.36亿元(不变价),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乡镇企业仍保持了20.1%的增长速度;个体私营企业产值营业额118.1亿元,同比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5187万美元,增长43.3%,是全省增幅的8倍,完成财政收入10.02亿元,增长13.4%,比全省高3.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31.7亿元,增长23.1%,比全省高10.4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黄冈市建市10年来,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市的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农村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部分农民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黄冈现象: 在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黄冈10个县市区有8家进位,所有县市区都进入Ⅱ类行列。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黄冈工业依然活力十足,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速增长,居全省前列。针对黄冈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在短短几年里所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媒体誉之为“黄冈现象”。 近年来,黄冈市围绕“一主三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逆势而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兴市、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全市经济连年迈大步,逐年上台阶,成为一道后发赶超的独特景观,一个广为关注的经济现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其县域经济发展成为中央、省级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 人民日报总

文档评论(0)

jiqingyo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