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袁簋今敢博厥從,叚(敢)反厥工吏,439.docVIP

師袁簋今敢博厥從,叚(敢)反厥工吏,439.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師袁簋今敢博厥從,叚(敢)反厥工吏,439

試論《詩經》中“瑕”、“遐”二字 的一種特殊用法 單育辰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在先秦文獻中常見从“叚”得聲的“瑕”、“遐”二字,它們在文中或作“過”義講(如《詩?豳風?狼跋》“德音不瑕”),或作“嘏”義講,(如《詩?小雅?天保》“降爾遐福”),或作“遠”義講(如《尚書?多士》“移爾遐逖”)。此外還有其他一些義項,大家可參看《故訓匯纂》相關字條,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筆者想要討論的是《詩經》中从“叚”得聲的“瑕”、“遐”二字的一種特殊的用法。 我們先看一下具體文例: 《大雅?抑》:“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顔,不遐有愆。”鄭箋:“遐,遠也。今視女之諸侯及卿士大夫,皆脅肩諂笑以各安女顔色,是於正道不遠有罪過乎。” 《邶風?泉水》:“載脂載舝,還車言邁。遄臻於衛,不瑕有害。”毛傳:“瑕,遠也”。鄭箋:“瑕猶過也。害,何也。我還車疾於衛而返,於行無過差,有何不可而止我?”孔穎達疏引王肅說:“言願疾至於衛,不遠禮義之害。” 《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逝。願言思之,不瑕有害。”毛傳:“言二子之不遠害。”鄭箋:“瑕猶過也。我思今此二子之事,於行無過差,有何不可而不去也。”馬瑞辰按:“瑕、遐古通用。(自注:《隰桑》詩:‘遐不謂矣’,《禮記?表記》引《詩》作‘瑕不謂矣’。)遐之言胡也。胡、無一聲之轉,故胡寧又轉爲無寧。凡詩言‘遐不眉壽’、‘遐不黃耈’、‘遐不謂矣’、‘遐不作人’,‘遐不’猶云胡不,信之之詞也。易其詞則曰‘不遐’,凡《詩》言‘不瑕有害’、‘不瑕有愆’,‘不瑕’猶云不無,疑之之詞也。” 以上諸句毛傳把“遐”、“瑕”訓爲遠,鄭箋除《邶風?二子乘舟》外,與毛傳同解,二家的訓釋無疑十分牽強。所以馬瑞辰認爲二家說不確,“遐”、“瑕”應該有“胡”的意思。“遐”、“瑕”可以和“胡”通假是沒有問題的,然而說“胡、無一聲之轉”,從古音角度看,胡屬匣紐魚部,無屬明紐魚部,二者聲紐還是有一定距離,並且,古文字資料和傳世典籍中,也沒有發現“胡”、“無”相通的證據。況且,單看《二子乘舟》一詩,釋“遐”、“瑕”爲“無”,似乎要比毛、鄭合理,然而用“胡”義是無法解釋《抑》句子中的意義的。 我們認爲三詩中的“遐”或“瑕”字都是一個意思,具體是什麽意思,應從古文字角度來尋找答案。 李學勤先生在解釋《戎生編鐘》中的“今余弗叚灋其光”時說:“至於‘弗叚’,意與‘弗敢’、‘不敢’相同,只要看一下晉姜鼎‘余不叚妄寧’,相當《書·無逸》的‘不敢荒寧’,就不難理解。” 我們順著李先生的思路出發,再看看古文字資料中一些出現“叚”的地方: 《師簋》:“今余弗叚組(沮),余用乍(作)朕後男尊”(“集成”4313、4314)。 《晉姜鼎》:“余不叚妄寧,(經)雍明德,宣我猷,用召(紹)匹辝(台)辟。”(“集成”2826) 《師簋》之“今余弗叚組”在《牆盤》、《耳卣》和《鄧小仲方鼎》中有相同的文句,《牆盤》中作:“牆弗敢”(“集成”10175),《耳卣》中作“耳休弗敢且”(“集成”5384),《鄧小仲方鼎》中作“弗敢”。“組”和“”皆從“且”得聲,三字無疑是相通的,應通“沮”,有“沮敗”的意思。 《晉姜鼎》“余不叚妄寧”在《毛公鼎》和《四十三年逑盤》也有相同的文句,前者作“汝毋敢妄寧”(“集成”2841),後者作“毋敢妄寧”。前人多已指出,《毛公鼎》此句常見於典籍,比如《尚書?無逸》云:“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蔡邕《司空文烈侯楊公碑》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 這些銘文提醒我們,在西周,“叚”字确实是可以和“敢”字通用的。上古音“叚”見紐魚部,“敢”見紐談部,二者聲紐相同;古音魚、鐸、陽、歌、月、元、盍、談八部之間常常可通轉,所以一般認爲這八部之間的主要元音是相同的,根據絕大多數學者的擬音,魚、談之間只是a的開元音同帶鼻音的閉元音am的區別。所以“叚”、“敢”二字很可能在語音上有通假關係。 除了以上那些銘文,古文字資料中還有幾處“叚”應當讀爲“敢”字: 《禹鼎》:“肆武公亦弗叚忘朕聖祖考幽大叔、懿叔,命禹纘朕祖考政于井邦。”(“集成”2833) 《作冊封鬲》:“王弗叚忘享厥孫子多休。”(《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2期) 《四十三年逑鼎》:“肆余弗叚忘聖人孫子。”(《盛世吉金——陝西寶雞眉縣青銅器窖藏》) 此三處銘文中的“弗叚”,亦即“弗敢”,它們同《豦簋》:“豦弗敢忘公伯休”(“集成”4167)、《懸妃簋》:“其自今日,孫孫子子毋敢忘伯休”(“集成”4269)的文例也是相同的。 《師簋》的另一處銘文云:“今敢博厥衆,叚反厥工吏。” 舊多把“叚”屬上讀,這是不正確的。這裏的“叚”也應讀爲“敢”。銘文中的“工吏”指官員,“叚(敢)反厥工吏”的意思是說膽敢驅返工吏,這些工吏無疑是周王朝派去的監督夷人的。此銘文與僞古文《尚書·胤征》中的“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於酒,畔官離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