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中学的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沙中学的历史

川沙中学的历史 川沙中学源于友仁初级中学、铁沙中学和中山中学。 川沙旧城厢方三华里,居民五千余户。抗战前原无中学设置。学生小学毕业后,升学须去南汇、上海,家境贫寒者大多因此而辍学。1941年2月,珍珠港时间爆发,上海形势日见险恶,学生来往途中每多阻难。时有在沪执教的蔡经纬于浦江摆渡时,偶与同船的王金魁、王文魁兄弟谈起此事,意欲在川沙建一所中学,造福乡邻,使家乡弟子能就近读书。1942年春,由王公义南货店经理王金魁、王公兴南货店经理王秉彝、丁永泰棉布店经理丁云石、晋源衣庄经理王尚卿、华兴祥经理朱有德等组成校董事会,在原川沙县城西门孔子庙(现为川沙中学行政楼)开创川沙的第一所中学——川沙私立友仁初级中学。学校的创立因得到城镇一些商界人士的资助,故称作“友仁”。 蔡经纬,字钧培,(1897-1980)本县蔡路人,1923年毕业于暨南学校商科。在校期间正值“五四”时期新思想勃兴之时,先生受其影响,以为推行科学与民主,端在教育。毕业后,应黄炎培之请,受聘于《川沙县志》编委,为采访员。其间,与中共党员林钧、王剑三结为挚友。“四·一二”事变发生,林钧奔武汉,王剑三遭杀害,先生乃避走无锡,从此以教育青年为已任。历任于无锡中学、斯盛中学及惠中中学,并在惠中中学受基督教洗礼。 1937年“八·一三事变”,先生回乡,目睹局势混乱,学生失学,乃假观澜小学校舍,创办“成功补习中学”,收失学青年70余名。未及半年,日寇陷川沙城,学校解体,先生不得已而重返惠中中学任教。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进占上海租界,惠中中学为汪伪政府接管,先生不甘事敌,毅然辞职归里。1942年春,应城厢绅商王金魁等人之请,以城西文庙为校址,创设私立友仁初级中学。 “友仁”初创,仅学生20余人,分初一、初二两年级,由先生一人执教。先生倾注全力,惨淡经营,不半年,成绩斐然。当年秋季,学生骤增至90余名,于是增聘教师,分班列序,初具规模。然沦陷时期,社会混乱,经费难措,幸先生以培育学生为重,其学识品行尤为乡里所重,乃能排除障碍,继续维持。1943年秋,原设于西门城隍庙西园的“私立川光小学”也增设了一个初中班,但因缺乏师资,难以发展。1944年春,该校初中班并入“友仁”,并改校名为“铁沙中学”。“铁沙中学”由蔡经纬、朱友福轮流担任校长。1944年,铁沙中学增设一个高中班,学制二年。 1946年,铁沙中学与中山中学合并,改为公办,校名为川沙县立初级中学,附设高中补习班,先生任校务主任,直到解放。期间数易校长,然具体教务悉由先生主持。 1949年5月,川沙解放,学校新生,先生改就总务职,兼授英语,继续为学校建设发展尽力。1954年,先生当选川沙县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1956年因病弱卸教职,任图书管理员。1958年光荣退休。 1980年3月,先生患癌症不治,与世长辞,享年八十有三。 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历经风雨,不改初衷,唯以培育英才为乐,不计职位待遇,诚敬待人,虚怀若谷。退休后,仍关心乡里生产及文化事业,热情辅导民校教师及青年学生,拳拳以实现祖国社会主义四化为念。先生虔信基督,但尊重子女信仰自由,支持子女参加革命斗争。 先生善诗词,古体、白话皆所长,所遗《川沙竹枝词》数十首,抒写家乡新面貌,讴歌社会新风尚,文笔朴实,尤似其人,惜未结果。 ? 川沙中学的另一个历史源头是中山中学,该校成立于1943年秋,校长朱慰椿先生,原址在中山纪念堂(即今川沙青少年科技辅导站)。成立时只设高中部,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制二年,不放寒暑假。1944年除续招高一新生外,又增设初中部,收一个班,学制二年。1946年春,铁沙中学与中山中学合并,成立川沙县立初级中学,并由私立改为公办。 朱慰椿,(1894-1979)又名朱念椿,字建锵,别名森乾,江苏省(现上海市)川沙县城厢镇人。1894年11月16日生。四岁丧父母,与弟同由姨母抚养成人。弟名钧,依姨丈改姓林,长大后投身革命,抗日战争中牺牲,为本县著名革命烈士。 朱慰椿中学毕业后,于1912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科,两年后因病辍学。1914年起,先后任苏州女子蚕桑学校、上海敬业中学、国立暨南学校等校教职。1925- 1927在沪任教期间,曾受林钧引导,加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参与“五卅”运动善后救济工作及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四·一二”事变后,中断与组织联系.1929年重返苏州女蚕校,直到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蚕校解散,才回乡定居。 1942年秋,朱慰椿应聘任私立友仁初级中学教员。1943年秋,又应本城达昌米行店主康志民之请,创办私立中山中学,任校长职。任校长期间,亲执教鞭,主授数学,以严谨治学态度、丰富教学经验及勤实办事精神赢得师生爱戴。凡中山老校友曾受业于先生者迄今犹深怀念。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苏州女蚕校复校,朱慰椿应召返苏州。中山中学亦于翌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