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文正公家训
曾国藩《曾文正公家训》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累迁侍讲、侍读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工、刑、吏部侍郎等。咸丰三年(1853),因丁母忧居家,时太平军出广西,下两湖,奉命帮办团练镇压太平军。后率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先屡败,后攻陷岳州、武昌、汉口等地。1860年升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皖南军务。次年7月,攻陷安庆。以功加太子少保衔,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力主“借洋兵助剿”,并遣李鸿章率淮军赴上海,左宗棠率湘军之一部入浙江,胞弟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下遇,自己则居上游调度指挥。同治三年(1864)六月攻陷天京(今南京)。因功加太子太保衔,封一等毅勇侯。次年以钦差大臣督湘淮军围剿新捻军,两度作战失利后乃回两江总督原任。是时与李鸿章、左宗棠等致力兴办洋务事业,创办江南制造局,为洋务派的首领。在倡导洋务运动中,他注重教育事业,遣派第一批留美学生出国、兴办同文馆,组织翻译西书等。同治七年(1868)春,授武英殿大学士。同年夏,调任直隶总督,以练兵、饬吏,治河三端为要务,次第兴革。曾于一年中办理积案3万余件。同治九年(1870)奉命查办天津教案,因屈从洋人,妄杀无辜民众20人,并遣戍府县官吏25人以结案,一时舆论哗然,受到社会谴责,声名重挫。同年9月,回两江总督原任。年底授办理通商事务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卒于南京,谥号文正。
曾国藩出于缙绅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好吕黎韩氏之文。入仕后拜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师,又从倭仁、唐鉴讲习程朱理学,自称“一宗宋儒”,是清末倡导宋明理学的道学家和军事家。在学术方面,他以宋儒为宗,兼习明儒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然有感于清末时事激荡,内忧外患,故提倡经世致用,考究时务,注重民生,整饬吏洽,选拔人才,兴办洋务和提倡西学教育,以捍卫封建纲常名教和封建思想统治,成为清末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学术观点上,主张理在气先,由理主宰万物,始独尊理学排斥汉学,后转而主张兼容汉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统治阶级一直把他作为崇拜的精神偶像,并把他的著作奉为“经典”。
曾国藩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统治者,极力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和封建社会伦理秩序,在治政、治军、治家方面亦均有其独到见解。在他一生中,著述颇丰,著作有《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未刊信稿》等。其中《曾文正公全集》,由李瀚章编辑,167卷。光绪二年(1876)由湖南传忠书局刻印。其后几经刻印。卷数不一。该书包括了奏稿、文集、诗集、书札、批牍、、杂著、求阙斋日记、读书录、孟子要略、年谱、经史百家杂抄、十八家诗抄、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家史等。《曾国藩未刊信稿》于195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曾文正公家训》,曾国藩撰,共二卷近10万字。清光绪五年(1879)传忠书局刻印。然后在光绪十二年(1886)、民国十五年(1926)、二十二年(1933)、二十五年(1936)、三十年(1942)由著易堂、扫叶山房、南京大中书局、上海世界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等先后再版。1986年岳麓书社出版社据钟叔河对《家训》的选编整理,出版了《曾国藩教子书》。该书出版后仍然受到社会的欢迎,首次印行6万册,次年又再版12万余册。《曾国藩教子书》所选辑的主要内容基于《家训》,取材于曾国藩于自咸丰二年(1852)至同治十年(1871)间写给两儿子的书信140封,其中38封是《家训》未曾收录的。《曾国藩教子书》,在一定意义说是对《曾文正公家训》的进一步整理与加工,它之所以仍然有其广泛的社会影响,说明它确有可取之处。我们从教育学的角度肯定《家训》的历史地位与学术价值,将它列入教育名著,也正是因为它有可评介的意义。
《曾文正公家训》,可以说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部最有影响的家庭教育著作。它运用中国古代封建士大夫以家书教育子女的方式,对于女“爱之以其道”,教之以其方子”,涤除达官贵人之家的骄奢陋习,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了完全的成功。使其子弟适应社会变迁,而且个个成才,故其家未曾“一世而亡”;其书亦未因曾国藩本人而“废言”,且影响尚存。
总观《曾文正公家训》,其主要内容及其教育经验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把读书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作为关心子女前程的重要措施
曾国藩权绾四省,位列三公,可谓是“高官”了。然而他认为:“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从“长久之计”考虑,以勤俭耕读方面教育子女,乃是兴家安身的根基。他在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致儿纪泽的书信中指出:“读书乃寒士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