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解析
6、明朝一条鞭法 1581年,张居正为了增加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 7、摊丁入亩,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至秦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没有根治的“灵丹妙药”? (1)危害: ①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 (2)措施: 均田、限田 前提: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困境:农民无田地可分,土地兼并加剧农民失地。 土地兼并 思考:均田制实行前提是什么?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均田制会出现怎样的困境? (3)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 (4)概况: ①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②明清:买卖土地,广占田地日益普遍 (原因: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重农抑商”政策。) 思考:由于土地兼并,土地越来越集中在地主手里,那么土地经营方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租佃关系的发展 1.含义: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发展: 战国产生——汉代较普遍——宋代仅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 2.原因:土地兼并的发展。 4.影响: ①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货币地租) (雇佣劳动关系) 商周: 春秋: 战国后: 井田制 井田制开始崩溃 土地私有制 (根源:生产力发展) (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三种形式) 土地兼并 (不断发展) 租佃关系发展 解决: 均田/限田 补充: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 1.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按田亩实数收税 2.西汉编户制度 主要盛行于两汉,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 承担田租、算赋、口赋和兵役四项负担。 3、魏晋南北朝租调制 4、实行于隋至唐中期的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叫做“租”;交纳定 量的绢或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也 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 5、唐中期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按土地和财产的 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该赋役制度改变了过去以人 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个大变革。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特点?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 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以两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以“庸”制为标志);? 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实质:赋税制度的变革或调整 实质上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局部变革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经济运行采取的基本形态大致有三种:(1)自己生产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给自足,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自然经济。(2)用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同别人所生产的、不同的劳动产品相交换,从而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商品经济。(3)虽然不是自给自足,但取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不是通过交换,而是通过社会中心机构集中的、统一的分配来取得,这种经济运行形态称为产品经济。 * 背诵笔记 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简史(铁器牛耕、曲辕犁)。 3.小农经济产生时间、原因、特点、评价。 4.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 5.中国土地制度发展过程。 6.土地兼并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7.租佃关系的发展过程。 8.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影响。 9.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冶炼、纺织、陶瓷)。 10.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与特征。 1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宋代和明清时期的商业成就)。 12.城市发展过程(宋代城市发展新表现)。 13.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繁荣的表现。 14.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发展过程、评价。 15.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与评价。 16.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中“新”的表现与“旧”的窠臼有哪些? 单元结构 农耕经济 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