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分析
* * 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不采用防护措施,听力会下降,可产生噪声性耳聋。 * * 水盐代谢:脱水,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神经内分泌系统 :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四)职业病特点 病因明确; 存在接触水平―反应关系; 发病有群体性; 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愈后对身体影响不大; 目前多数职业病尚无特效疗法。 (五)职业病的诊断 职业病诊断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诊断时应当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职业病诊断的证明书上应当由参与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依据资料- 职业史 重要的前提 生产环境劳动卫生调查 重要参考依据 临床资料 包括: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五)职业病的诊断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 (二)危害因素分类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 (五)职业危害后果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概念 人们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危害因素分类 生产过程:按性质分类 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劳动组织 劳动强度 劳动工具 厂房布局 自然环境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 雾:如电镀作业产生的铬酸雾、酸洗时的H2SO4雾等; 烟:如铅熔炼时产生的铅烟,熔锌时的氧化锌等; 粉尘:各种物质在机械粉碎、碾磨时均可产生粉尘; 气体:如CO、HCl、Cl2、 SO2等; 蒸气:如喷漆作业产生的苯、丙酮、醋酸酯类等蒸气; 放射线:Ⅹ、α、β、γ 其他:如噪声、高温、电磁辐射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 细支气管 细支气管末端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 铅及化合物 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加热到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冷凝为铅烟。 理化特性 如焊锡、防锈剂、油漆、制造蓄电池、铅壶烫酒、含铅药物、铅污染食物等。 接触机会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 铅等重金属 呼吸道 (30%-50%) 皮 肤 (0%-1%) 消化道 (6%-20%) 侵入人体的途径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形态 铅中毒 ⒈急性中毒 主要由消化道摄入引起。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和中毒性肝病。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 ⒉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 2)消化系统 3)血液和造血系统 4)其它 (五)职业危害后果 噪 声 85分贝 噪声性耳聋 健康危害 高血压 头晕头痛 失眠 消化不良 神经衰弱 噪声性耳聋 影响生活 易怒 疲乏 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衰退 焦虑和紧张 工作效率 工作质量 因病缺勤 安全事故 (五)职业危害后果 注意防尘! 尘肺病 (五)职业危害后果 高 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中暑 I II III IV 水盐代谢 消化系统 神经内分泌系统 泌尿系统 高温 (五)职业危害后果 电焊烟尘 噪声 锰及化合物 铅及化合物 电磁辐射 SO2 粉尘 我们接触的职业危害 四、职业病的预防 针对分公司职业危害因素特点,重点控制一下几条: 一、现场跑冒滴漏的控制 三、通风除尘设施的完好有效性 二、定期监测、定期体检 四、职业病宣传教育 五、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 六、职业卫生习惯 1)有毒有害气体、烟尘的控制; 2)各料仓扬尘的控制; 3)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完好有效运行; 1)分公司内部定期有针对性进行监测; 2)法定监测; 3)针对不同岗位,定期组织体检; 1)定期巡检、维护; 2)100%开机率的控制; 1)各级教育培训落实(重点在班组); 2)现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告知; 3)现场职业危害告知牌、警示牌的设置等; 劳保穿戴的自觉性; 1)勤换劳保服; 2)作业完成后吹灰、洗手、洗脸; 3)不再作业现场抽烟、饮食; 五、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号令) (48号令)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49号令) (50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