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 (课题设计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社会发展中,我们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合作将是未来世界的主流。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学生养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多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别人相处与交往的社交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的时代甚不合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站在时代的高度,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善于终身学习、善于获取信息、善于知识创新。而要让教育对象具备这些“关键能力”,就必须变革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倡导旨在克服单纯接受学习弊端的合作性学习,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须选择,符合时代需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再处于课堂的支配地位;同时学生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因为学生在小组中只是分工不同的协作关系,而不再有优劣之分。学生可以在平等的交往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教师也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充分赋予了课堂的活动空间。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要么,有的小组,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往往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要么,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要么,汇报时,常常是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说:“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不一而足,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的培养无法构建起来。笔者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也碰到了如上的种种困难,产生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不合拍的困惑。迷茫、急噪、放弃都不是办法。静下心来思考:怎样让孩子学会合作?我们的课堂教学一般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还取决于小组成员之间正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二、??? 课题的界定 所谓正相互依赖关系是学生的一种认识,即认识到对组里某个成员有益的事对全组也有益;对组里某个成员有损的事对全组也有损。换言之,正相互依赖意味着每个成员感到全组“同生死、共患难”。在这种关系中,每个成员与小组及其他组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和其他组员的学习负责,每个组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和责任,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的表现。以此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延伸出的听取、说明、求助、反思、帮助、支持、建议、协调等交流技能,让学生通过小组乃至全班的合作获得知识,形成学习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需要,进而让学生通过倾听、说明、求助、反思、帮助、支持、建议、协调等方式学会与人交流,学会通过合作达成目标,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并在其他学科,乃至在生活广义的学习活动中也能利用与人合作的能力达成目标。

文档评论(0)

ying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