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创新中心设计说明.docVIP

《四川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创新中心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创新中心设计说明

四川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研究创新中心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说明 一、概述 该项目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西校区,北邻工学图书馆、西邻基础教学楼、南靠研究生院、东靠出国人员培训部。场地位置在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置,同时又为于望江校区北门轴线上,地理位置相对重要。地块总用地面积4153平方米。该项目为四川大学高层次人才使用的科研楼,每个研究单元按100平方米左右设计。按通用化学、生物类及物理、电子类实验室设置,比例各占50%。 二、建筑设计依据 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6.初定勘测红线及规划条件图 7.四川省相关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 1.两体缠绕 我们通过体块来推敲建筑的体型。该方案中,两个体块互相缠绕穿插,虚实组合,组成一个有机的建筑整体,同时利用挑空与空间减法,形成丰富的灰空间与庭院空间,使建筑空间具有层次性与丰富性,同时建筑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利于形成新的校园地标。 2.场地记忆 四川大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沉淀的学府。而望江校区作为最早的川大所在地,历经百年风雨,巴山灵秀,咸聚于此,蜀地彦才,聚汇于斯,校园内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因此,保留原有场地的特点是本方案思考的一个重点。 a.场地记忆之路径留存。该场地现状是校园教学区中心的一块绿地,一条小径从场地东北蜿蜒至场地西南,师生可徒步穿越其间。为了留存这种记忆,该方案将底层大部分架空,最大限度让给校园师生,通过入口广场与架空灰空间的组织,形成一个斜贯场地的人流流线,保持了场地原有的活力。 b.场地记忆之绿地立体化。该场地的现状绿化由东南部较为高大的樟树和场地内部新植苗木两部分构成。除了需要保留的樟树外,我们还通过将绿化抬升到入口广场、屋顶花园、空中庭院这种绿地立体化的方式,从而保留了原有场地作为校园中一块绿景的特点。 c.场地记忆之轴线对称。该场地位于望江校区北门轴线上,如何保留轴线肌理是方案之初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该建筑与轴线另一侧的出国培训中心体量相差悬殊,我们只能在总平面关系上力求对称,作为对场地原始肌理的一种尊重。 四、总体布局 建筑在平面上整体呈L形,向西南面广场围合。东部是12层高的塔楼,北部是4层高、底层架空的裙楼。这种布局既利于与西面的出国培训楼形成对称,融入到北大门的轴线之中,同时又避免了遮挡其北侧的图书馆。 建筑北侧距用地红线5.5m,东侧距用地红线13.5m,南侧距用地红线10m,西侧距用地红线10.5m,均满足了建筑退红线的要求(多层退用地红线5m,高层10m)。 场地西侧以广场为主,东侧以绿化为主。 五、流线分析 1.出入口均衡 基地沿西侧设置入口广场,建筑于高层西侧设置主入口,沿东北角设置次入口。面向东侧弘毅路设置半地下车库出入口,出入口布置均衡。 2.车行流线与人行流线分离 机动车流线主要位于基地的北侧和东侧道路,半地下车库出入口设于建筑东侧利于车辆进出。非机动车流线同样位于基地北侧和东侧,同时北侧和东南侧设置地面非机动车停车位。人行流线主要位于基地的西侧,北侧和南侧也有一部分人流。车行流线和人行流线基本分离,在场地内互不交叉。 3.一层架空供人流穿行 建筑底层架空供人流穿行,形成一个斜贯场地东北与西南的人流流线,保持了场地原有的活力。 4.消防流线 消防流线环绕基地,同时在场地东侧预留消防等高面。 六、单体设计 1.功能及管理模式设计 作为一座科研中心,其功能可分为研究区和服务区两部分。研究区构成建筑功能的主体,服务区则作为研究区的辅助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形成统一有机的整体。 a.研究区 研究区由实验室(实验单元)构成。按照专业需要又分为化学、生物类及物理、电子类两部分。由于两类实验室比例均分,同时化学、生物类对上下水有特殊要求,因此方案将该类实验室置于底部2~7层,而物理、电子类实验室置于顶部8~12层。 每个实验室都是一个实验单元,使用面积100平方米左右。每个实验单元靠外墙侧均预留足够的管道井供实验需要。同时这些单元可灵活组合,形成更大的实验室,整体形成科研孵化器。生、化类实验单元内设置实验台、高温台等,沿墙还设置器皿归、药品柜、通风柜等,实验台端头设置水盆及龙头,预留上下水;物、电类实验单元内设置实验台、热工台等,沿墙设置器皿柜、药品柜及较大的水池,该类实验室对电有特殊要求,外墙预留的管道井能满足布线要求。 b.服务区 服务区为研究区提供服务,可分为服务中心和各层服务用房两部分。 服务中心是服务区的总站。其内容包括器材设备室(储放器材设备的总库)、档案中心、成果发布室、会议室等,为

文档评论(0)

ying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