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创新体系及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发布时间:2008-10-31] [已浏览:165次] [文章来源:营口市图书馆]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及政府等组成的网络,它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使得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融为一体,协调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弗里曼对日本成功经验的总结,其核心内涵是实现国家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有效调控和推动、扶持与激励,以取得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基础成为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国家创新体系既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也包括提升全社会的知识基础等重要内涵。 我国着力构筑国家创新体系
(2002年9月25日《中国审计报》)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界将全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工作发展思路将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强调原始性创新,力争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进入新世纪,国际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始性创新已经成为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分水岭,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基础条件。强调自主创新,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关系。经验告诉我们,战略技术、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只能下决心自主创新;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消化吸收和在更高的层次上自主创新、实现跨越。 ——围绕构建技术支持体系,进一步调整科技力量布局结构,构建互动有效的国家研发体系。加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进程;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联合共建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基地。 ——在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人才问题特别是尖子人才对于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当前,关键是要完善和实施以人为本的若干重大政策,力争在科研院所人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各种创新创业产权激励政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切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继续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把地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局部优化的产业化软硬环境,显得格外重要。 ——进一步扩大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与合作,建设与世界科技发展密切交流的渠道体系。开放是科技创新的灵魂。科学技术更大的开放意味着不同学术思想、学科更多的交流和碰撞,对多学科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多渠道开展与世界科技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吸收和享用全球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2002年,全国科技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奋斗、锐意创新,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全面实施,成为全国科技界自觉的行动。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顺利推进,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对外贸易结构方面的作用更加显著。 全国科技投入不断增长,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首次突破1000亿元台阶,R&D占GDP的比重达到1.1%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企业研发支出的比重达到64.7%,成为R&D活动中较为稳定的投资主体。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正得到改善,一个全国科技界协同努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地方全面参与的科技工作新局面正在形成。
进入新的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竞争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科技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科技界的使命,科技部提出对未来一个时期科技工作发展的思路进行必要的调整。一是调整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强调原始性创新,力争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二是调整科技创新的理念和管理体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三是调整科技创新的工作方针,下决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四是调整科技创新的模式,更加强调各种技术的集成,强调在集成的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五是调整科技创新的政策对象,在注重科研院所的同时,更加强调调动和组织全社会的科技力量。这一工作思路的调整,迅速在全国科技界形成了共识,并且通过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启动重大科技专项等行动得到了具体实践。
加强原始性创新初见成效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探索,特别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高校211工程等的实施,2002年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在信息技术领域,CPU设计技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呈现群体突破态势,“龙芯”系列64位通用芯片、多媒体专用CPU方舟3号等相继研制成功,为我国结束信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