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咏史咏怀诗》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刘禹锡《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此诗当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蜀先主庙”指夔州的刘备庙。诗人凭吊先主庙,怀想先主开国之业绩,慨叹蜀国灭亡之凄凉。首联概说先主英雄气概,面对先主塑像,千秋之后尚觉其凛然逼人,则当日尤可想而知。颔联承英雄气,写刘备开他蜀国成鼎立三足之势与恢复汉室之功。五铢钱,是汉武帝铸行的钱币,这里喻指汉室。颈联转折,先说得诸葛贤相而得以开创基业,后说生刘禅而事业无继。尾联即写出刘禅降魏后不惜先业、麻木不仁情景,透露出对刘备身后业绩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你看,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碧蓝蓝的,一只雪白的仙鹤穿云直上,色彩多么绚丽,动作多么矫健,充满了勃勃生机。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饱含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找出其中点明作者感情的词语。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写景。 “群山万壑赴荆门”,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的对象王昭君。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诗人以雄伟的山川来侧面烘托王昭君这个“窈窕红颜”,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同时也说明了在作者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山川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颔联对仗很工整,是如何体现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悬殊!“连”对“向”,“朔漠”对“黄昏”,写出无边的大漠、笼罩四野的黄昏,是何等空旷凄清!天地无情,但青冢有恨!两句工整的对偶,是正面描写,写出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回答。该句运用了典故,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春风面”五字带过,而隐去了历史事实,说明汉元帝的昏庸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字是这句的关键,如何理解?颈联两句和颔联两句有何联系?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颈联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两句千古来被人吟唱,应如何理解?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最新高级生命支持(ACLS)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T∕CCSAS 001-2018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质量控制与审查导则.pdf
- 07J912-1变配电所图集.pdf VIP
- 基于PLC控制的小车自动化送料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VIP
- 2025北京海淀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中国社会的不婚现象:现实与潜在影响探讨.docx VIP
- 2025最新高级生命支持(ACLS)理论考核试题和答案.docx
- 5.2《稻》《作酢法》+二则(知识清单)-【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docx VIP
- 2025年非车险考试题 .pdf VIP
-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