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入秦工程.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大入秦工程

成绩________________ 武汉大学通识课《工程实践》 课程考核论文 引大入秦工程 院 (系) 名 称 专 业 名 称: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二○一二年四月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是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公里,引到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盆地的一项规模宏大的自流灌溉工程,实现甘肃人民的梦想,使部分大通河水改变流向,按照人的意志,驯服地穿越千山万壑流进并滋润干渴的秦王川大地 引大入秦工程 工程背景 干旱缺水,是制约甘肃农业发展的最突出问题,特别是中部干旱地区,缺水成为贫困的主要根源。自古便有“陇中苦瘠甲天下”的说法。省会兰州以北6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就叫秦王川。在未通水之前,亘古荒原束缚了人们的手脚,千百年间守着广袤的干旱土地,种砂田,吃窖水,“拉羊皮不沾草,风吹石头满滩跑”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生存条件的艰苦令老百姓难以安居乐业。而在秦王川西南方向,横隔着1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便有发源于祁连山脉木里山的大通河。河水滔滔日夜不息,由青海流经甘肃境内汇入湟水,成为黄河的二级支流。年径流量25亿多立方米,水量丰沛,水质良好。从近代开始,一些有识之士就不断在勾画引水蓝图。距今100年前的1908年3月(清光绪34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允升,就提出了引大入秦的设想,并派皋兰绅士王树中率人勘察,提出方案。1940年,民国时期的甘肃水利公司,也曾提出过引大入秦的设想,并组织过勘察,但因国力衰败、民不聊生,只能望水兴叹。 引大入秦工程是为解决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由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勘测设计并建造的将流经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100公里以外,跨流域调至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秦王川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为“引大入秦工程”。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程渠线长,费用殊巨,被赞颂为当代的都江堰,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中的先进水平。可谓亘古未有,堪称今古之奇观。 1956年,定西地区(当时永登、皋兰两县都属定西管辖)为贯彻《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提出引大通河入秦王川的设想。并从此开始到1958年,从大通河上游青海省的克图至永登县武胜驿,三次勘测引水线路。1965年,省水利厅设计院,勘测庄浪河流域和秦王川部分地方。1970年,省水电局一总队会同兰州市及永登、皋兰两县技术人员,全面勘测秦王川的水土资源,1972年,完成《甘肃省秦王川地区水利规划报告》。该规划报告分为引大入秦和调庄入秦两部分,经对两河水量、水质比较,确定引大入秦为规划采用方案。   1973年12月,省水电设计院完成《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975年12月,水电部委托黄河治理委员会组成审查小组,召开现场审查会议,会议同意兴建这项工程,根据审查意见,省水电设计院对总干渠高、中、低三条引水线路,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对灌区规划作出修改和补充。1976年10月,省水电设计院完成《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修改初步设计报告》,选定天堂寺引水高程2256米的总干渠引水线路,11月,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在兰州召开由中央水电部、黄河治理委员会等30多个单位参加的引大入秦工程修改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会议认为天堂寺引水线路比较合理。后经过多次局部调整,确定总干渠长87公里,其中隧洞33座,长75.14公里。规划引大入秦工程灌溉面积86万亩,其中秦王川盆地为57.11万亩,总干渠沿线4.3万亩,庄浪河沿岸4.86万亩,东山丘陵区14.34万亩,北川丘陵区2.98万亩,秦王川盆地东南部2.41万亩,其中包括提水灌溉面积16.5万亩。   1987年,甘肃省向国家计委报送《甘肃省引大入秦灌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月12日,国家计委批准确认工程总概算为10.65亿元,工期7年。并同意向世界银行贷款1.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56亿元)动工兴建。 时任省委书记的宋平同志,力主工程马上进行,认为这是解决秦王川用水最好的水利工程。为了科学决策,1975年一开春,宋平便带领省水电局局长王钟浩、副局长陈可言及有关专家,实地踏勘引大入秦工程线路走向。当时,专家们提出两条方案,一是沿山修渠,打洞虽少却线路长,地形复杂,运行后维护困难;再一条是走捷径,穿山打洞,线路短,施工技术

文档评论(0)

xufug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