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苏教版):正确使用词语(熟语).ppt

2012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苏教版):正确使用词语(熟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苏教版):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这里正好适合使用本义,正确。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解析: A.“火中取栗”取自寓言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而一无所得。但常被误解为“冒险行事”,此例就是如此。B.“不三不四”有两个义项,一是不正派,一是不像样子。句中意思符合后一义项,而有的同学因为不知道有这一义项而认为错了。 C.“飞短流长”: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D.“短小精悍”也有两个义项,一是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二是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句中意思符合前一义项,有同学却因为只知道后一义项而判断错误。 答案: A 准确解答熟语辨析题,理解语义是前提;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明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考生应掌握以下技巧: 1.善于避生就熟,巧用排除解题。高考语文的词语运用题每年都可能考查到较为生僻的熟语。考生在做题时应该善于避生就熟,巧用排除法作答。一般来说,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容易排除的,辨析另外两个时就要避开生僻的熟语。 2.词不离句,当为准则。作答时,考生应该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既要考虑熟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其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与上下文的搭配等。 3.把握熟语内涵,切勿望文生义。对熟语中的一些关键词,考生必须做到准确理解。许多熟语都有其特定含义,考生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如“付之一笑”的意思是“对人或事不计较、不介意”,其中的“笑”与“笑容可掬”中的“笑”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4.辨析感情色彩,注意褒贬倾向。不同的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是褒义,有的是贬义,有的是中性,考生在辨析时应注意其在感情色彩上使用是否得当。比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两个成语一字之差,且两者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但“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从消息发布者的方面来说,贬义较浓;而“骇人听闻”指“(已经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从消息发布者的方面来说,不含贬义。 5.学习语法规则,注意词语搭配。例如,有的熟语的陈述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事物,如“巧夺天工”等;有的熟语前面不能加数量词,如“芸芸众生”“莘莘学子”等;有的熟语后面不能带宾语,如“漠不关心”等。 [技巧归纳] 1.选项排除。成语使用主要采用选择题型,所以可以采用选项排除法来解答。 2.避生就熟、以熟带生。在历年高考题中,都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成语。从命题角度看,是有意拔高,使得考生既能凭借所学知识来分析做题,又能促进考生扩大词汇量,当然也能考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从解题角度看,也有迹可寻:越是生僻的成语越不容易设置错误。倒是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的选项,才是问题所在,故考生可见机行事,大胆判断。 3.紧抓要点。面对一道成语试题,我们如何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注意抓住下面的八个要点,你就会拥有一双火眼金睛: (1)成语词义。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正因如此,我们在审读选项时,要特别留心个别关键语素的意义,看是否因此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2)使用语境。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所用的成语有着特定的约束作用,如果不加理睬,就会出现与语境矛盾或重复等不协调的情况。 (3)适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某类人,或只能用于某物或某事,或只能用于某种情境。把握不准,就会张冠李戴,造成误用。 (4)感情色彩。成语的“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口语和书面语)和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和中性词)两类。使用时应当加以区别,否则会导致误用。 (5)语法位置。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自然也就有词性之分,各有各的语法功用,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6)语气态度。有些成语有谦敬之分,由此而产生语气和态度上的差别:谦辞只能用于自己,敬辞只能用于对方。一旦遇到,应注意辨别。 (7)特定用法。有些成语随着语言的演变,形成了固定的常用义,但本义也没有完全废除,只是使用较少。判别时应加以考虑。还有一些成语使用时有特定的句式限制,判别时也要注意是否符合要求。 (8)轻重程度。有些成语在表情达意上有轻重之分,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果不加提防,就会掉入陷阱。 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 解析: “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一致? 解析: 不恰当。“一

文档评论(0)

ea238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