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doc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主要通过创设典型教学情境、师生平等交流培养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人口道德、全球意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其人文素质,逐步实现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 [关键词] 新课程地理教学人文素养培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丰富了地理教育目标的内涵,提高和突出了地理教育的功能,使地理教育在培养新一代合格公民中的作用更具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1]。一些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可能更多地演变为了一种“人文知识”的传授,而未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本人通过地理教学实践认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而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诸多阶段:从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二元论、唯意志论到人地协调论,这体现出我们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科学环境伦理观的最好体现,而近年来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理念又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地理学能多方位地体现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因为它涉及人类社会中的诸多要素,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力图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所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伦理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以高中地理必修部分为例,必修一、二分别侧重于自然与人文,而必修三又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对一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状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判。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重要行为准则。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环境对人类有巨大的反馈作用。如果我们盲目破坏环境,既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最终危害的将是人类的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只有保护好环境,留下一片青山绿水,才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青少年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只有他们树立了科学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才会为未来的国家发展做出正确的谋划。学生将要成为未来的建设者和决策者,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领导者决策失误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是十分令人痛心的,而一些地区急功近利,盲目投资,以牺牲环境求发展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应该成为未来国家建设者的基本素质之一,相应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资源观与环境观。 二、人口道德 中学教育中地理学科有关人口教育的内容集中体现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关于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您的在线图书馆 2016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4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