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进展.
摘 要
近二十年来,科学家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问题进行了很多实验,就此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实验进展。本文简单介绍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问题的的起源,重点阐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成功及其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潜在应用,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蒸发、冷却与操控;原子BEC
ABSTRACT
In the last two decades,scientists carried out many experiments about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on the issue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research, and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experimental progress have been made. This thesis reviews the origin of Bose Einstein condensation problem. We focus on the experimental success of Bose Einstein condensation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discussing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and predicting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words: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Evaporative cooling and control; Atomic BEC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 1 -
第二章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问题的起源及探索 - 2 -
2.1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问题的起源 - 2 -
2.2 实现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的探索 - 2 -
第三章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实验的成功 - 3 -
3.1 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技术——激光冷却和捕陷原子 - 3 -
3.2 在稀薄碱金属原子气体中实现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 - 3 -
第四章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研究进展 - 5 -
4.1 原子BEC - 5 -
4.2 全光型BEC - 10 -
4.3 双阱和光晶格中BEC - 11 -
4.4 固体中的BEC - 12 -
第五章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潜在应用展望 - 13 -
5.1 原子激光 - 13 -
5.2 精确测量 - 13 -
5.3 芯片技术 - 14 -
5.4 探测方面 - 14 -
第六章 结语 - 16-
参考文献 - 17-
致 谢 - 18 -
第一章 前言
自然界,有两种基本的粒子。一种是费米子,它是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的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一种是玻色子,它是自旋量子数为整数的粒子,如光子、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和α粒子。两种粒子各具特色,费米子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费米子不能处于同一状态;而玻色子具有整体性,在足够低的温度下,当原子的运动速度足够慢时,它将聚集在系统的最低能级上,形成高度简并的粒子体系。这种高度简并的粒子体系就是早在1924年玻色和爱因斯坦就从理论上预言存在的一种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简称BEC。
自此思想提出以后,就引起了物理学界的极大反响。广大物理学工作者纷纷着手实验以寻求看到真实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经过大家不懈的奋斗,取得了大量具有深远意义的实验进展。例如早年物理学界的研究成果:1962年,科学家发现超流体(也叫超液体)中没有摩擦;1972年,科学家发现库柏电子对(即由两个费米子结合形成的具有玻色子性质的费米子对)放在超导中没有电阻,这些都使BEC得到了部分实现。对于这些系统来说,它们显得相对复杂。研究其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就是很困难。时间过去70年,到了1995年,这一年,科学家们对该现象的研究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在实验中,人们利用碱性原子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随后,囚禁,冷却和操控技术得到了大力的应用,这给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研究增添了活力。可喜的是,在实验研究中,科学家们实现了八种元素的原子BEC。这八种元素分别是:174Yb、133Cs、87Rb、85Rb、41K、23Na、7Li、4He、1H。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