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及中长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研究..doc

十二五及中长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二五及中长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研究.

招工,招工中国招工网 缝纫工、操作工、技工求职,普工招工门户 免费,诚信,公益! 难?首选中国招工网 “十二五”及中长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研究 一、“十二五”时期农民工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 农民工就业吸纳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保持8%以上。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会积极推进城镇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有望进一步提高,将为扩大农民工就业提供持续支撑。 2. 劳动力市场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将推动农民工工资趋势性上涨。15~34岁人群是农民工的主力,但这群人的数量已从1995年高峰期的4.5亿人,下降至目前的4.1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也从38%下降至30%。据最新的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6~2017年达到高峰后开始绝对减少。上述因素将直接导致青壮年劳力的“招工难”。目前农村可供转移的剩余劳动力,除了每年没有升学、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劳动力外,主要是以40岁以上的中年劳动力为主,因面临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问题,他们背井离乡的机会成本提升,外出转移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也将进一步加重“招工难”。早在2004年,闽东南最早出现缺工现象,过去5年,珠三角、浙东南、长三角等沿海加工制造业密集地区相继出现用工紧张。目前,内地一些经济发好展快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招工难” 开始呈现由沿海向内地扩散之势。目前,劳动力市场不仅技工严重短缺,而且普工紧缺也呈常态化;季节性用工短缺6与一些1行业常年缺工并存。劳动力市场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必然会倒逼企业重视保护劳动者权益,带来了农民工工资上升的,有利于改善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比例。 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面临新机会。面对用工短缺的困境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沿海地区正在加紧实施制造业升级。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已高于一些东南亚国家,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具有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通过实施“雁阵模式”产业转移,可以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继续发展,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创造条件。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新机遇。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实现永久性转移,是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化过程的加快,国家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农民工市民化步伐将大大加快。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进入“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刘易斯转折点”是指一国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被吸干以后,工资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出现上涨,农业部门不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折的时期。“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不是突然的,也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从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开始。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有限供给的转折。其主要标志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绝对下降,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开始突出,转移劳动力工资开始上涨。第二阶段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结构性短缺发展到全面短缺,其主要标志是劳动人口出现负增长,各年龄段农村劳动力都会出现短缺(劳动人口增长放缓会出现在整个“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全部阶段,只是零增长往往出现在第二个阶段)。无论是大规模的抽样、经验观察还是相关研究成果都表明,我国正在经历着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出现短缺的转变,目前已经进入了“刘易斯转折点”的第一阶段,并可能在“十三五”期间进入第二阶段。主要判断依据包括: 1.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下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激励效果显示出来,绝大多数学者估计,农村有大约30%~40%的劳动力是剩余的,绝对数大约为1亿到1.5亿。到了20世纪90年代,有的学者推算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绝对数进一步增加。到了新世纪,人们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和比例的估计不仅几乎没变,甚至还有所提高。例如,刘建进(2002)估算的结果是,200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例高达46.6%,绝对数量超过1.7亿。然而,有研究认为,农业劳动力剩余规模和比例远不像人们认为的那么严重(蔡昉,2007)。由于这些判断都颇具争议,在本课题中,我们估计了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量,并结合农村劳动力总量和已经转移出的农村劳动力,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推算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几种可能情形。 从总数看,中国乡村劳动力资源和从业人员数在2005年达到顶峰,自2006年开始已经有所下降(表1)。2000年时,乡村劳动力资源数为5.14亿人,到2005年缓慢增长为5.46亿人,平均每年增加633万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