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时代先锋人物素材汇编..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联播时代先锋人物素材汇编.

1. 史俊琴:公众健康的好卫士 市委书记说,她是个经得起考验的好干部;熟悉她的百姓说,她用女人的心、男人的胆和军人的作风,带出了一支守护公众健康的铁军。 2001年,史俊琴被任命为延安药监局局长,走马上任后,她才知道,这个新单位一无办公地点,二无办公经费,三无工作人员,只有1枚公章、4位领导。“没有资金,我们班子成员自己垫付;没有办公场所,路边院落就是临时办公室;没有交通工具就挤公交,搭便车。我们延安这块土地上的人,从来都不怕条件差!”几夜无眠后,打定主意的史俊琴带领3个副职、2个借调的工作人员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2008年,史俊琴二弟媳妇下岗,想让姐姐帮忙在市区开一家药店。没想到,史俊琴却断然拒绝。弟弟和弟媳很不理解:“凭什么别人能开我们就不能开?”史俊琴说:“发财的门道有很多,你们为什么只盯着开药店这条路,还不是因为我是局长,想背靠大树好乘凉。你们要是开药店,让局里人怎么执法,你们要坚持开,我们就别来往了。”史俊琴不但以身作则,对下属也要求严格。她说:“我就认一个老理,‘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作为执法者,今天短一短,明天软一软,后天再缓一缓,法律的公正和严肃就会大打折扣。” 史俊琴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2008年3月25日,一场交通事故夺去了史俊琴年仅28岁儿子的生命。噩耗传来,如同晴天霹雳。人们在为史俊琴悲伤痛惜的时候,不免猜测:不知要多久她才能缓过劲来,干工作的热情恐怕也没了吧。延安市药监局不少干部职工“心情也都灰灰的”。仅仅14天后,史俊琴像往常一样走进了办公室。虽然她面色苍白,但声音依然坚定。“她对我们说,‘我是儿子的母亲,也是有事业的人。有事业的人,精气神不能垮!大家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和支持。’” 2.李俊贤:勇于创新?甘于奉献 当火箭将卫星或飞船送入太空时,那一刻是激动人心的,那一刻,不知您想过没有,中国火箭的动力源自哪里?是谁研制了火箭推进剂? 而你又有没有想过,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生产及生活领域的聚氨酯成型新材料,也同样出自于这位化工科学家之手? 这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化工科学家、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的名字。 “10、9、8、7……点火!”火箭在瞬间腾空而起,中国人的豪情和智慧在一次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中迸发。   就是为了这一瞬间的腾空而起,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俊贤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坚定地、毫无保留地奉献了出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83岁的李俊贤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始终践行科学家精神,急国家之所需,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科技高峰。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成为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如今,83岁的李俊贤还坚持每天上班,年轻人在图书馆还经常会碰见他,可以当面向他讨教。女儿心疼他,劝他好好享受生活,可在老人心中工作就是一种寄托、一种信仰。“总会有新技术、新东西出来,我想了解!”李俊贤说。   已过耄耋之年的李俊贤本该茶香饭淡,儿孙绕膝,但他却说自己享受不了。“呆不住的,还不如在图书馆、办公室查阅些资料,既了解了最新进展,也能为单位提点建议,自己也好有个精神寄托。” 不过,这辈子李俊贤也有感到愧疚和遗憾的事。“我1959年与老伴结婚后,很少考虑家人,没给老伴买过衣服,没给孩子辅导过功课——最遗憾的是,没能让他们呆在北京过舒适的生活。” 这就是李俊贤。从他身上,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人生的真谛。( 3. 杨善洲:工作就要沉到第一线 “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摆摆样子。”杨善洲一辈子都是按照自己的话做的。堂堂地委书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却一直生活在农村,一般人看来多少有点想不通。按照国家政策,他的家属早就可以“农转非”,可杨善洲却坚持没有办。他在世期间,他的亲属没有沾过他的一点光。在他的眼里,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用来办公事,绝不能办私事。杨善洲去世后,人们从老人的遗物中找到了一张已经发黄的空白表格——干部农村家属迁往城镇落户申请审批表。上面一个字也没写,对于国家给予他的照顾政策,杨善洲主动放弃了。 这就是杨善洲,他舍小家顾大家,把手中的权力全部用在了为人民谋利益上,唯独忘了自己和家人。 在一般人眼里,领导干部下乡吃饭忘记付账,是件再小不过的事了,可杨善洲却不这么认为。“不欠群众一分钱”的观念,牢牢贯穿了杨善洲的一生。在他心目中,领导干部绝对不能搞特殊化,不仅要算饭费那几块钱的小账,更需要算的是共产党员的作风账。杨善洲一直坚持不欠群众一分钱,每当有人认为结饭钱是件小事的时候,他总是坚定地回答:“共产党的干部不能搞特殊化,不能当白吃干部,那样做会失掉民心!” 4. 俞佳友:扎根山区务实为民的“省城来客”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