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浅谈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姓名:王敬霞 学号:20095072025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生物技术
指导老师:李红敬 职称:副教授
摘 要:随着全球范围内水体污染的加剧, 近年来水体修复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对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的进展作了综述, 简述了水体污染的相关知识与生物修复的概念及原理,主要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最后提出水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关键词:水体污染; 生物修复; 生物强化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water pollution all over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the water body repair technology continuously made new progress. In this paper the bioremediation of polluted water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s of related knowledge and bioremediation of the water pollu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predic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oremediation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technology water restoration.
Keywords: water pollution; bioremediation; biological enhancement
前言
水是人类的生命线是构成所有生物体的必要成份是人和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水也是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构成生态循环的基础。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改变了天然水体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组成性质其直接结果是造成水体污染导致淡水资源的短缺。在不久的将来污水也将成为淡水资源之一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使污水得以有效净化并最终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再生资源。
2011(01):23-24.
[3] M adsen E L. Determining in situ biodegradation: Facts andchallenges[ J] .
Environ. Sci. T echnol, 1991, 25( 10) : 1663 1 672.
[4]董哲仁,刘倩,曾向辉.生态一生物方法水体修复技术[J].中国水利.2002,3:8-10.
[5] 陈芳艳, 唐玉斌. 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27:133-135.
[6] 黄晓东, 曹天洪, 谭为民, 等. 生物陶粒处理深圳水库水的试验研究[J] . 环
境科学, 1998, 19(6) : 60 62.
[7] 肖羽堂, 弹性填料微孔曝气生物膜法修复污染水源除NH+4- N[ J] . 环境科
学, 2001, 22( 3) : 40 43.
[8]尚士友,杜健民,李旭英等.草型湖泊沉水植物收割工程对生态改善的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6):95-100.
[9] 马立珊, 骆永明, 吴龙华, 等. 浮床香根草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去除动态及效率的初步研究[ J]. 土壤, 2000,( 2) : 99 101.
[10] 河池全, 赵魁义, 叶居新. 石昌蒲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J] . 南昌大学学报( 理科版), 1999, 23(1) : 73 76.
[11] 齐玉梅, 高伟生. 凤眼莲净化水质及其后处理工艺探讨[J]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7( 2) : 136 139.
[12] 史家樑, 徐亚同, 张明, 等. 充分发挥为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J] .
上海化工, 2000, (10) : 4 6.
[13] 潘安君. 清河水质改善工程的水质模型研究[D]. 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96.
[14] 孙从军, 陈季华. 重有机污染河道曝气试验的工程性研究[J].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1997, 23(5) : 96 -101.
[15]戴全裕.多花黑麦草对黄金废水净化与富集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1998,18
(5): 553-556.
[16]籍国东,倪晋仁,孙铁布.持久性有毒物污染底泥修复技术进展[J].生态学杂
志.2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