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上)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上)
作者:李新宇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李泽厚“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论题的影响,国内学人多以“双重变奏”的框架谈论现代文学。然而,“双重变奏”并不能准确地概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更难以清楚地揭示文学思潮矛盾运动的复杂状态。由于对重大主题的漠视或回避,双重变奏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上认识的混乱。因此,要回顾和总结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必须重新认识文学主题更为复杂的结构。事实上,历史留下的印迹非常清楚: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不是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而是由启蒙、救亡和翻身构成的三重变奏。由于历史的境遇,中国现代文学同时并存着三种核心意识:人的意识、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三种意识分别产生了三个中心主题:启蒙、救亡和翻身。三个主题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冲突,各有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运行轨迹,因而构成了现代中国文学最基本的矛盾结构并决定着文学发展的面貌。
一
中国新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面对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因而不可避免地同时面对着启蒙、救亡和翻身三大主题。
启蒙主题的基础是人的意识,即受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影响而产生的以个人自由为核心的人权意识。它以中国人非人的生存状态为前提,以人的解放和人权的保障为指归。与现代性一样,人权意识显然不是中国固有之物,而是对外开放和文化引进的结果。一方面是外国文学和学术的翻译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一方面是陆续派出的留学生在异国的土地上的生活感受,强烈的对比使中国人的生活显示了非人的状态。因而,人的觉醒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正如鲁迅所说的:“魔鬼手上,终有漏光的处所,掩不住光明,人之子醒了”。[1]这种觉醒必然意味着个性意识的觉醒,也必然意味着个体自由和权利的确认。
在当前学界,对于“启蒙”这一概念的认识是相当混乱的。因此,对于五四时期的启蒙主题,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它与梁启超等人的近代启蒙主义虽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却已存在着根本的不同。梁启超等人的启蒙主义是沿着为“强国”而“维新”,为“维新”而“新民”的思路发展而来的,目的仍然在“国”而不在“人”;五四新文化的启蒙主义是以人权意识为基础,以改变几千年“吃人”的传统从而使人获得解放和权利的保障为指归,其根本目的在“人”而不在“国”。早在1914年,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就说:“爱国者何?爱其为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新青年》创办伊始,他又在《敬告青年》中明确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的基本原则。在《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一文中,他把“人权”作为法国人对近世文明的重大贡献而介绍,并且盛赞法国《人权宣言》,认为“人类之得以为人,不至永沦奴籍者,非法兰西人之赐而谁耶?”这也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们一致选择西方文化的根本理由。
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来说,人的觉醒、解放和人权的获得是其根本目的。为此,他们充分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陈独秀认为“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自由权力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2]?李大钊在《“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中也说:“我们应该承认爱人的运动比爱国的运动更重要”。胡适倡导易卜生主义,并且以文艺复兴运动的姿态告诉人们:“信任天不如信任人,靠上帝不如靠自己。”“人格是神圣的,人权是神圣的。”[3]?鲁迅从留学日本时期就高度关注个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状,他的主张是:“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甚至蔡元培在《〈国民〉杂志序》一文中也说:“苟倡绝对的国家主义,而置人道主义于不顾,则虽以德意之强,而终不免于失败。”由此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代先驱的共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而提倡新文学,主张个性解放,鼓吹恋爱自由,倡导妇女解放,批判贞操观念,以及反孔、非孝、讨论自杀等一系列活动,其根本目的正是把人从吃人的制度和文化规范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价值与尊严。新文化运动之所以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因为科学与民主都与人权密切相关,并且是可以为其服务的:科学可以帮助人从各种迷信中解放出来,民主可以帮助人从专制制度中解放出来。新文化运动领袖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在争人权这一目标得到解释。
人的意识在文学中形成一股强大的启蒙主义潮流,鲁迅和胡适毫无疑问是这种启蒙文学的主要代表。
救亡主题的核心意识是上一世纪中期以来日益高涨的民族意识。它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面临着国家存亡的危机。20世纪的中国人从上一世纪继承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残局和极为不良的国际处境。面对外族的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AD链轮的画法 用CAD链轮的画法 实用.doc VIP
- 2025年电工技师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沙溪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VIP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pdf VIP
- 运动康复中心的创新商业模式探索.docx VIP
- 员工婚丧及伤病住院慰问金实施办法.doc VIP
- TZZB 3693-2024 工程机械渗碳重载圆柱齿轮.pdf
- 护理查房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查房.pptx VIP
-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落花生 大单元学历案 教学设计附双减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体化).docx VIP
- 2025年电工(技师)证考试题及电工(技师)试题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