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2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重要词句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再没有能欣赏这奇美的人。 合作探究,感悟背诵 1、以“从 ,我看到了____ 美” 谈谈作者写景的角度。 三 种 美 缤纷色彩之美 小 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学习它就是要学习作者高超的艺术笔力,学会鉴赏它的美学价值。同时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小 资 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苏轼因此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读准字音 相与yǔ 藻zǎo 荇xìng 理解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高兴)起行。 念(考虑,想到 )无[人]与(和) [吾]为乐者, 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 有怎样的变化? “欣然” “念无与为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者耳 考考你 户 1.念无与为乐者   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读出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怀民亦未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只是)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读课文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作者何以夜游? 2、何以至承天寺? 3、他为何不去找别的朋友? 4、用原句回答寺庭看月,见到何种景色? 5、可见其怎样的心情?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 无限感慨 2.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 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景物特点:月色空灵皎洁。(空明澄澈等) 3.体会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领悟“闲”之情 闲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通达乐观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微妙心情。既有由赏月漫步而发的愉悦闲适,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 *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陶弘景 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 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