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指示、大白菜主义和《阿Q正传》.docVIP

 最高指示、大白菜主义和《阿Q正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高指示、大白菜主义和《阿Q正传》

最高指示、大白菜主义和《阿Q正传》 最高指示、大白菜主义和《阿Q正传》 汪曾祺的《五味》是一篇描写中国六种味道食物的优美散文,其中关于臭味食物,最妙的当推那一段关于臭豆腐的文字:   过去上海、南京、汉口都卖油炸臭豆腐干。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了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文化大革命’中火宫殿的影壁上就出现了两行大字……   最高指示:   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某本颇为流行的教辅用书为此还配了如下练习:   问:作者介绍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时,引用了一个大人物的话和“文革”时的“最高指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好处:突出了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好吃的特点,增添了行文情趣。   坦率地说,上述练习对问题的求解还只是停留在“知其然”的层次上;如果要进而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层次,恐怕就要明确提到其中运用了一种名叫“降用”的修辞手法。   所谓“降用”,就是把一些分量“大”的、“重”的词语降作一般的词语来用,所以,“降用”也可以称作“大词小用”或“重词轻用”。   我们曾经是一个“指示大国”,人们对上级领导甚至是单位头头的讲话和文件,都毫无例外地称为“指示”。“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有别于其他所有的“指示”,就把毛泽东的讲话和文章叫成了“最高指示”,在说话、作报告、写文章、写检讨、写家信甚至写结婚申请书的时候,都要引用“最高指示”。习惯成自然,不仅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叫“最高指示”,就连一些鸡毛蒜皮包括与政治军事等国家大事风马牛不相及的闲话也叫成了“最高指示”。《五味》用“一个大人物”来指称毛泽东,而不肯用“毛泽东”来直接取代“一个大人物”,除了对毛泽东当时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无调侃之外,更重要的是与臭豆腐这个最不起眼的俗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微小之物竟借毛泽东这个“大人物”的“最高指示”而名于世,行于世,令人在捧腹之余平添几声历史的感叹!   无独有偶,《五味》写到苦味食物时,还有这样一段妙语: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很明显,此段行文之妙,就妙在“大白菜主义”也运用了“降用”修辞手法,令人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阿Q常常怒目而视,而行动上却怯于反抗,未庄人便说是“怒目主义”。   确实的,在《阿Q正传》中,鲁迅非常频繁地将一般用于国家、政党、社团或大人物所做的政治、军事等大事的词语、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带有严肃色彩的词语,用于说日常小事,用于说普通的人,甚至用于说无聊滑稽的想法和举动,但这些“降用”却不是“错用”,而是“妙用”,使语言幽默。例如:“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勋业”本指功勋和事业,很有分量,也很庄重,可是鲁迅却把它用来指阿Q“伸出手去摸”小尼姑的“头发”的不规矩行为,形象地揭示了阿Q的内心感受,极有嘲讽意味。又如,说认定“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之类是阿Q的“学说”;阿Q按照地保传达的赵府的要求去磕头赔礼,作者说是“履行条约”;将盘辫子的人们称为“盘辫家”;如此等等。   其实,《阿Q正传》的书名就包含着“降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因为就词组而言,“正传”无疑就是书名的中心词。“正传”是什么意思呢?如其第一章《序》所说,就是“本传”,就是“列传”,例如谈到战国乐毅的生平情况,我们常说“参见《史记》本传”,指的就是《史记·乐毅列传》。关于“列传”,通常的解释是:“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传。”在1936年5月8日致李霁野的信中,鲁迅曾这样明确地说:“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为我做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假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我有许多小小的想头和言语,时时随风而逝,固然似乎可惜,但其实,亦不过小事情而已。”在鲁迅看来,连他自己都不配做传,像阿Q这样“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的人,就当然更加不配做传——不配做传却终于“给阿Q做正传”,其书名中的“正传”就其“本传”之意而言,显然采用了“降用”的修辞方法。   《阿Q正传》正文共九章,许多标题都采用了“降用”的修辞方法。如周作人就曾指出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这题目虽然并不一定模仿《绥寇纪略》,但很有夸大的滑稽味,便是将小丑当作英雄去描写,更明显的可以现出讽刺的意思来。”[1]至于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准

文档评论(0)

yifusantongx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