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docVIP

《第一节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留守孩子道德品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谋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这一批打工族长年累月地进城做工,他们的后代又不可能随之进城,只好留在家里,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或者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看。这部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和监督,往往在行为上出现许多偏差,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惹是生非,走上违法之路。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最近对农村留守孩子的道德品质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获得下列数据: 农村留守孩子,在少年儿童中占的比例是:某所村小四、五、六三个班级,共有学生108名,有73人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占总人数的 67.6%。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22%。,留守孩子,普遍存在心理疾患。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69% 的孩子抱无所谓的态度,有反正父母读书不多,同样天南地北闯荡挣钱的想法,90% 的孩子准备将来经商或打工。班上厌学、逃学的往往就发生在这些孩子身上。留守孩子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是:某镇对848名中小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留守孩子有346人,占总数的40.8%,有违纪现象(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的28人中,有23人是留守孩子,占 82.14%。具体表现是: 1、花钱不知节省 95% 的孩子每月零花钱超过40元。放着学校供应的糕点不吃,扔掉,却去超市购买五花八门的膨化食品。寄宿生宁可将饭菜倒入泔锅,自己却去下馆子,优化生活。 2、道德情感的缺失 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更想不到如何感恩回报,整天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对他人缺少诚信,片面强调个人利益。依赖性强,早晨没有家长喊不知起床,晚上没有家长陪同不做作业,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3、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像吃饭、穿衣、梳头、洗脸、铺床、整理衣服和用品,打扫房间、缝扣子、系鞋带、洗鞋袜等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在幼儿大班阶段就应该掌握。然而在已上到二、三年级的孩子中,也只有半数儿童能做到其中几点,即便是四五年级的学生中还有好些方面没能做到。在他们看来,这些习惯是长辈应该做的,从没有考虑到自己也应尽到责任。 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何在?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长的溺爱放纵。 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不在孩子身边,而产生负疚感,因而,在物质方面尽量给予满足。离家前,或是在中途回家一两趟时,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想要干啥就干啥,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导致孩子不要担心没钱花,无需算着花,反正不够家长给,源源不断有得来。在家长的上不了学,今后就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的思想引导下,学校的什么规矩决定,与家长的溺爱放纵发生强烈的碰撞,这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难题。 2、缺乏隔代管教的艺术。 留守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级的亲人,在孩子们心目中总是天真地认为,我是父母生的,房子是父母盖的,饭是父母给吃的,对爷爷奶奶很难认同,83% 的孩子与现在的监护人关系紧张。爷爷奶奶们也有想法:子女把孩子托付过来,只要确保,吃饱穿暖不出事,,至于教育孩子的事,自有学校包揽,一代管一代,隔代可以少管或不管。在监护工作中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极端溺爱与极端粗暴。加上老人们已年老力衰,子女外出丢下的家务要干,家禽、家畜要饲养,身心本已疲惫,哪有精力再去过问孙辈,致使留守孩子,不受约束地干出一些不该干的事。有人说,天上最美的是星星,人间最美的是关爱。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自然成了寂寞的花朵,与其他孩子也就不可能合群,欢乐的情感体验也就与他们失之交臂了。 3、留守孩子尚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农村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齐抓共管,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影响,均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共同打造,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良好氛围下健康成长。为了避免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牵肠挂肚,为了对这些孩子全面负责,使之成人成才。我们以为必须给留守孩子多一份爱心,多担一点责任,多做一些工作。现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多一份爱心 留守孩子远离父母,祖辈年老力衰,精力有限,对孙辈的照看必然要打折扣。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孩子多一点爱心、多施温暖,可通过家访、个别交谈、处知心朋友等方式,帮助留守孩子树立自信,塑造乐观的心理品质。家长会除吸收留守孩子在家的父母参加外,还应把祖辈老人邀请进来,共同探讨,隔代教育的艺术,让他们在教育理念上换换脑,在教育方法上变变脸,改一改以往传统的做法。 2、亲子之间常沟通 由学校出面向在外打工的家长发出一封信,希望他们在跟家人联系时,不忘与孩子沟通交流。有可能面对面接触固然好,不可能的话,也该通过

文档评论(0)

wuyuan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