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傅抱石
傅抱石
目录
生平简介
画作理解
往事略集
傅氏画论
年谱简编
著作年表
画家画作
(1904-1965)
[编辑本段]
生平简介
傅抱石,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迁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1965年9月29日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岁。
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以古代文学名著为创作题材,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傅抱石是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大师。
[编辑本段]
画作理解
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研究是同步的,于文学中尤钟情于诗,历代佳作无不熟稔,体现在他的画中。大致有三重点: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因而自号“抱石斋主人”,先生所作《九歌》图早已斐声遐迩。另一个重点是石涛。先生青年时期编着《石涛上人年谱》,从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据精详,故在艺术上受其影响也最深,且以石涛诗入画,随手拈来即成佳品。
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抱石先生取材最多的还是唐诗。唐诗在创作的当时就深入民间,即至今日,历朝士子必读的《四书》几乎尘封,但唐诗中的名篇却依然孺子能背。古代典藉中有关哲学、道德等内容能在一定条件下保存,而政治、社会的理论会随着时代变化而被人淡忘,只有诗的艺术魅力却永葆青春。画家取材唐诗有其普遍性的一面,然而先生创作的唐人诗意画却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
画家运用古诗有二种不同方式。一是以己意去凑古人的诗,譬如李白的《清平调》系藉芍药写大真,而有人只画花,却把诗句全部抄上,其实画面离主题甚远。另一种是根据古人的诗立意,或从中汲取灵感,抓住其精神实质进行艺术再创造,无须题诗而诗意盎然。抱石先生可称后者之典范,他的古人诗意画既有宏景钜制,又有小品点晴,虽在有些画中题上诗句,但不占重要位置,有的只写题目,有时仅题款,可是读者一目了然是哪首诗。臻此化境,绝非偶然。先生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诗,他本身就具备诗人的气质。除了标明为诗意画的以外,凡写“胸中丘壑”或写生作品,都是撷取大自然蕴蓄的诗意。描写古人形象或其轶事,就是歌颂某一古人或吟咏某一场景的诗句。画的语言即诗的语言,画的意境即诗的意境。区别于一般所谓的“诗配画”,而是诗即是画,画即是诗。
抱石先生对古人从深切理解达到思想感情的共鸣。笔者曾多次提到,先生“思接千载”(刘勰《文心雕龙》语),屈原、李白、杜甫、石涛等古人,不仅是他研究的对象,还成了挚友。抱石先生以绝代天才与古人息息相通,使他笔下的人物不同于穿古装的现代演员而是真正的古人。因而他的古人诗意画既体现了诗人的三昧,又是与作者灵魂的默契。不论相隔多少个世纪,先生与古人感情的相互碰接,就会激发出强烈的闪光。这是先生古人诗意画卓绝千古之处,我们从《唐人诗意画册》可以略窥端倪。先生巧妙地以最少的笔墨表现最多的内涵,也是在最小的空间赋予最大的容量,非“大手笔”不能。十六幅册页取材于先生酷爱的四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第一幅李白《将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