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必修一第一章1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 5】 关于下列a、b、c、d四种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d不具有核膜包被细胞核 B.a和b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a、b、c、d都能独立繁殖和代谢 D.a、b、c、d都可发生基因突变 C 解析:a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水绵和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d噬菌体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要点探究 3.“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不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跟踪训练 1.显微镜各部件的识别。 实验1:用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 实验导航 2. 显微镜的使用。 (1)低倍镜:取镜→ → → →调焦→观察。 (2)高倍镜:(口诀:找、移、转、调) “找”: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      ↓ “移”:移动装片,使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转”: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 “调”:调焦(转动细准焦螺旋;视野暗,可调反光镜或光圈) 实验导航 安放 对光 压片 3.镜头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区分目镜与物镜的方法:目镜直接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物镜需拧在转换器上,有螺纹。 (2)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 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载玻片距离越近。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注:放大倍数指的是观察物体放大的长度或宽度的倍数,并不是指体积或面积。 实验导航 4.视野中物像与标本移动的关系。 如视野中的某观察物像位于左下方,若要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5.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的变化。 项目 镜头   物像 大小 看到细 胞数目 视野 亮度 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例 5.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均匀分布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1)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2)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视野,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B 实验导航 6.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1.(2014·北京卷)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酵母菌属真核生物,无拟核,有真正的细胞核;蓝藻属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提能演练 2.(2014·天津卷)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 菌 1 100 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 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 μg/mL青霉素+100 μg/mL蛋白质H 死亡 A. 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 B.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 C.实验还需设计有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C 提能演练 解析:细菌是原核细胞,无细胞核,A错误;第2组和第3组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加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B错误;第3组缺少2 μg/mL的对照组,C正确;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而蛋白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D错误。 3.19世纪德国M.J.Schleiden和T.Schwann等科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其意义在于(  ) A.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B.明确了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 C.揭示出细胞的统一性 D.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解析: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并没有说明细胞的多样性,A错误;细胞学说并没有证明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B错误;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C正确;细胞学说阐明生物界的统一性,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D错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